
截止到2021年底,基地内活跃着不少于70头獐,达成最初设立的“野放的30头獐,能建立起可自我繁殖的野外种群,并保证獐存活率不低于90%。”建设目标。3月3日是第九个“世界野生动物日”,记者从上海市林业部门获悉,松江叶榭獐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基地取得初步成功。
据相关部门介绍,2006年上海市启动极小种群恢复工程, 重新引进獐、扬子鳄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獐作为重引入的一员,正式准备启程重回故乡。
松江区早在2008年初,就引进10头獐于浦南水源涵养林内进行獐的引繁研究,2009年又引进40头獐,并最终在浦南水源涵养林建立了松江叶榭獐种群繁育基地。多年来,叶榭獐种群繁育基地内獐持续稳定繁殖,种群不断扩大,考虑到基地内獐种群的稳定繁衍以及生态的可承载性,2017年叶榭獐种群繁育基地陆续将部分獐引种至崇明明珠湖、南汇东滩、松江新浜片林等其他区域。
2019年底,松江叶榭獐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项目启动,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地形塑造、水系沟通、植被优化等栖息地优化工作,并从繁育基地选取30头獐转移至项目地内,将原本的叶榭獐种群繁育基地升级建设成为松江叶榭獐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基地。
2021年初,基地挑选出10头年轻、健康状态良好的獐组建了一支野放“先遣队”,进行野放训练。2021年5月至6月,在獐的繁殖季,科研人员监测发现了新生小獐11头。根据科研人员的统计调查,截止到2021年底,松江叶榭獐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基地内活跃着不少于70头獐,已经达成最初设立的“野放的30头獐,能建立起可自我繁殖的野外种群,并保证獐存活率不低于90%。”建设目标。同时记录到植物超过100种,观察统计到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动物30余种。
据悉,松江叶榭獐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基地内的科普宣教场馆也已建成,各种科普宣教活动正有序开展,公众可以预约参与活动,通过听取宣讲、实地体验和动手实操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学习獐的相关知识,走进獐的栖息区域,探寻獐的活动踪迹,深刻理解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意义,并积极加入到野生动物保护的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