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水务部门将计划研究设计分时水价。这是市水务局局长史家明在7月18日的民生访谈中透露的最新消息。
如今,市民用水、洗澡的时间都较为集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末端污水处理和排放的压力。据市水务局局长史家明透露,目前,上海中心城区污水系统运行高峰都有一定规律,每天下午14时至16时是中心城区污水处理量最大时段,下午16时30分至17时、20时至20时30分污水处理量也较大,其余时间段污水排放量较少。
“由于高低峰污水排放量悬殊,这对末端的污水处理带来很大压力。”史家明表示,如果污水处理不达标就进行排放,会影响周边环境。因此,水务等部门下一步,将通过采用调蓄池等措施,平衡污水处理,更好地处理污水。
举例而言,市民若在晚上22时,甚至23时、24时洗澡,原先集中在下午排放的污水就可以分流到压力较轻的晚上进行处理,这时不但能减轻污水管排放压力,而且也能让污水处理的效果变得更好。
鉴于上海有错峰用电的做法,那么在用水上是否也可以借鉴呢?对此,史家明透露,下一步也将对此展开研究。不过,其表示,实施分时水价的前提是要先把智能水表装好。
据悉,目前上海全市的居民水表有900多万只,非居民水表有39万只。今年,水务部门计划先着手将非居民水表更换为智能水表,预计在一年时间内完成70%以上的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