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颗科普教育卫星成功发射!让我们为这群“少年星”点赞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包璐影 发布时间:2022-08-05 13:57

摘要: “闵行少年星”的成功发射,是汇集学生创意的航天工程实践和示范性教育成果。


8月4日,“闵行少年星”搭载CZ-4B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点火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卫星重43kg,由有效载荷、机热、综电测传、姿轨控、供配电等系统组成。它的发射,意味着青少年有机会在上海航天专业科研人员的带领下,与太空“对话”,开展一场面向未来的天地一体化应用场景创新尝试。


这颗卫星,搭载了闵行学子送给太空的礼物和“巡天”、“探地”载荷,不久之后,全区青少年将以这颗卫星为起点,收集卫星从太空中传输下来的数据,系统性开展测控模拟、测控演练、卫星应用等一系列航天科普活动。


让航天梦想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据介绍,为响应上海市开展科普创新活动的号召,闵行区教育局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共同制定了“航天科技少年强”计划,推动中小学生共同参与卫星设计、研制、搭载、发射等航天系列科普实践活动。



位于闵行区的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作为我国运载火箭与应用卫星的主要研制基地之一,曾圆满完成22次载人航天工程任务和3次月面探测任务以及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从“神舟”问天,“嫦娥”揽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上海航天作为重要力量参与其中。上海航天在闵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里很多孩子的爸爸妈妈是从事航天工作的,这里的学生普遍有着“学航天、爱航天、用航天”的文化基因和教育传统。


近年来,闵行区各所学校持续推进航天科普创新活动,通过“航天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在学生中普及航天知识,让航天梦想渐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推动更多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参与到祖国的航天事业。


曾经遥不可及的梦实现了


向太空发射一颗卫星,对于还在校园里的孩子们来说,似乎是个遥不可及的梦,但在有着航天基因的闵行却已变成现实。2021年5月“闵行少年星”计划正式启动,由闵行区教育局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携手,组织闵行区中小幼学生共同参与卫星设计、研制、搭载、发射等航天系列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通过探星、创星、造星、亮星、发星、用星六个环节推进实施。



活动从学生中征集到376条“太空天籁之声”、2285幅“太空创意画”、6116个卫星名称、544个卫星表面涂装方案、300余份卫星载荷方案……专家们从科学性、可行性和趣味性等角度综合评审后,选定4个载荷方案与部分学生声音、画作跟随卫星进入太空。


“闵行少年星”的成功发射,是汇集学生创意的航天工程实践和示范性教育成果,不仅满足了青少年科普教育和开展科学研究需求,同时也是结合科技研发成果进行工程化应用的大胆实践,其卫星搭载的高光谱温室气体成像仪源于学生创意,并创造于航天专家之手。


据介绍,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学生可通过卫星测控站与卫星互动,接收并播放来自卫星传回的天籁童声和作品。“闵行少年星”还将从万里星河传输回相关数据,不仅用于分析温室效应的程度及成因,还将指导学生开展测控模拟、测控演练等航天科普活动。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流浪猫监管难题如何破解?闵行试点...

疫情防控“头等大事”如何解决?闵...

在最有“爱”的日子里,这个区的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