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差、度假、回老家探亲……不想回来面对枯萎的植物?生活在新华路街道的老谢在“一平米行动”提案卡上提出了“植物寄养站”想法,希望在社区中心等空闲空间打造一个植物寄养站,让社区内的植物爱好者互相帮忙照顾植物。
9月16日,记者来到位于新华路的新华·社区营造中心,看到了满满一墙的“一平米行动”提案卡。这里是活跃在新华路街道的社会组织——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打造的“美好生活共创平台”。
“居民们从一开始提出想法,再到组队共创,我们帮助他来匹配政府资金,再找志愿设计师还有高校的一些资源进行全过程的支持督导。”大鱼营造的联合创始人何嘉告诉记者。
大鱼营造的“一平米行动”吸引了不少生活或工作在新华路街道的市民参与到这个行动中,提出许多空间改造的想法,改变身边的一平米,让社区更美好。如今,“一平米行动”的成果已在新华路落地,一平米沙坑、城事泡泡等,这些微小的点缀,都让街区更温暖。
新华路街道作为一个综合性社区,居住与就业功能融合,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新华路街道的人口结构多元,老龄化特征突出、青年白领占比大。在愚园路、新华路、上生·新所等城市空间被更新并开放的过程中,新华路街道逐渐成为引领青年文化潮流的网红新地标。
何嘉介绍,新华路街道的社区文化氛围非常好,除了有街坊群外,还有许多“兴趣小组”,陌生的邻居因志趣相投而结缘。
当天,“参与 共享美好社区”《上海市参与式社区规划导则》发布会在长宁区新华路街道召开。
《导则》主要由总则、五个主体章节和附录实战工具包组成。五个主体章节分别对应“共绘蓝图、共提需求、共商项目、共建家园、共享成果”的五大核心环节,引导居民通过参访“理想型社区”充分唤起改变意愿,通过“社区开放日”“走街”等形式实地勘探、梳理社区资源、形成“社区地图”,通过居民自主发起“社区提案”明确改造需求,以“公益市集”“志愿者招募书”等方式吸引更多志愿者和居民参与。
为推动《导则》落地见效,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正式启动“美好家园行动者”项目,面向全市居民征集基于实际需求的社区梦想,赋能100个梦想在100个社区落地,预计影响超10万社区居民。
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首提地,近年来,长宁以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抓手,在市民政局指导下,大力推进参与式社区规划工作,聚焦售后公房、普通商品房、涉外商品房、老洋房、动迁安置房等不同类型居民小区的特征和治理难点,推进美好社区、社区提案、社工成长、能人提升、社会组织赋能“五大计划”,积极探索具有长宁特色的社区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