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区发热门诊医生裹棉衣寒风中接诊:病人一天比一天多,累得要命,可是我不能倒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蓓 发布时间:2022-12-25 12:01

摘要: “其实我心里也很担心,也怕自己感染。”这位大半生坚守在社区的医生眼下最大的心愿是“尽量晚点感染,不然没人上班了”。

“你这个情况,37.8℃一个礼拜了,还有高血压糖尿病,我建议侬马上到隔壁大医院去进一步检查。”王谦说完这话,90岁老人费劲地把脸凑过来,于是她把声音提高两度,一字一顿又讲了一遍。


12月的这个周末,天寒地冻中,徐汇区枫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热诊区迎来持续第4天的就医潮。王谦是这一天的当班医生。

图:枫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区


将心比心,家里有病人都很难的


“回去多吃开水,格只药吃两天,寒热退特了说明毛病好转了,就覅紧了,假使两天还么好,还要来看哦。”


“阿婆侬糖尿病有伐?今朝血压量过伐?”“因为侬有基础毛病,还是要比人家当心点,回去吃好药观察两天再讲。”


“老早得过肺气肿啊?咳嗽一礼拜勿好,要到大医院去拍CT啊。”


……

图:近期前往社区发热门诊的市民每天都在增加


设在枫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楼大厅旁的发热诊区,此起彼伏的咳嗽声伴随着说话声,此刻是整个楼里最“热闹”的地方。王谦时不时需要对着病人“哇啦哇啦”,有时候甚至要在一张白纸上写很大的字。“很多老年人耳朵背,你用正常声音和他们讲话,他是听不到的,有的时候还要一边大声讲,一边写下来给他们看。”自从12月19日,上海2594个社区发热诊间启用以来,王谦的嗓子就开始哑了,她的声音原本温柔轻盈,现在听上去低沉而疲惫。


“年轻的病人交流起来还是比较快的,但是老年人你就要一个个问基础病史。”52岁的王谦已经在这里当了30年的医生,和老年人打交道她自有一套。


“有的老人不光自己来看病,他家里人都阳了,小毛头也发烧了,他还要一个人一个人的情况讲给我听,问我怎么办。”

图:和老年病人沟通,需要更多耐心


“累得要命,没停过。”王谦一边这么感叹,一边又和记者说,“但是他们是真的焦虑呀,这种时候我们当医生的只能耐心再耐心一点,将心比心,家里有病人都很难的,我想想自己家里人情况,就很理解他们的感受。”王谦的妹妹和老母亲一起住,妹妹“阳”了以后,她特别担心患糖尿病的母亲。“我和她们讲,你们各自呆在自己的房间里,出来拿东西一次拿够,也是要一遍遍讲的。”


累到连脱手套的力气都没有


这一天,王谦半天门诊看了86个病人,“昨天一整天看了103个,一天比一天多。”


“嗓子哑了,回家以后至少要到晚上才能慢慢恢复,然后第二天又哑掉了。”


“病人看不完,昨天中午一直看到12点半,换好衣服出诊室一看,中饭来不及吃了,我赶快泡了一杯浓浓的奶茶,再加一杯咖啡,喝完时间就差不多了,马上又进去看诊。”


“中午水喝多了,下去门诊看到4点就开始肚子胀,只能一直忍着不去上厕所。以后再也不能这么喝水了。”原来,进出发热门诊需要经过洗脱、手消等等感控流程,穿戴一次衣帽就要10分钟。王谦无奈地笑了笑,“不喝水嗓子实在干得受不了,喝水上厕所又要影响看病。”


在这个由补液室临时改建而成的发热诊区里,王谦有一个单独的小诊间,外面设了独立的候诊区。室外寒风呼啸阵阵,小诊间窗户半开。蓝色隔离服里,王谦用棉大衣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隔着手套的一双手冰凉冰凉的。


“你这样不冷吗?”记者问她。


“开窗通风也是感控很重要的一环,下礼拜我准备带暖手宝过来了。”


“我今天中午真的累到连脱手套的力气都没有。”她苦笑着告诉记者,回家直接躺倒在沙发上沉沉睡去,“迷迷糊糊中感到后背有冷风,想给自己盖被子,但是累得实在不想动,明明被子就在沙发旁边的。”


“其实我心里也很担心,也怕自己感染。”王谦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有一些老年患者不太注意细节,有时候直接对着她咳嗽,也有人口罩戴得松松垮垮的。近一周以来,王谦的同事中有不少病倒了,当天和她搭班的另一名医生也是刚刚身体恢复一点就来返岗。


“我现在每天早上晚上做两次抗原,一天做一次核酸,我现在还不能倒。”对于这位大半生坚守在社区的医生而言,眼下最大的心愿就是“尽量晚点感染,不然没人上班了”。


摄 影:颜筱依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社区发热哨点日均接诊病人量增...

陈尔真:新冠感染者过量用药也会导...

并非所有新冠感染者都需要小分子抗...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