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尔真:新冠感染者过量用药也会导致重症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蓓 发布时间:2022-12-24 17:14

摘要: 目前,尚无证据支持药物可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不需要提前预防性服用药物。

新冠阳性感染者在居家观察期间,过度用药可能反而会导致重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主任医师12月24日表示,目前,尚无证据支持药物可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不需要提前预防性服用药物。


他表示,不恰当的用药行为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发展,甚至诱发重症,请市民高度重视。


1,重复用药或药物过量带来药物不良反应,可能引发器官功能受损、导致重症。


常用感冒药与退烧药往往含有相同成分,例如,散利痛、泰诺林、泰诺、日夜百服咛等药物中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若这类药物重复叠加使用,或因退烧效果不理想,而在短时间多次给药,可能会造成对乙酰氨基酚摄入过量而导致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等症状,甚至诱发急性肝功能损伤而增加重症化的风险。


陈尔真表示,出于安全考虑,对乙酰氨基酚的日剂量一般应控制在2g以下,按说明书要求严格控制使用频次。他提醒,对症治疗不是药物种类越多效果越好,必需记住“是药三分毒”,药物叠加作用导致的毒性从而引起重症化现象必须谨慎预防。


2,重点人群要谨慎用药防重症


对婴幼儿、有基础性疾病老年患者等重点人群,因生理机能的特征不同,对药物的耐受性有显著差异。如婴幼儿用药必需使用小儿剂型,按体重计算剂量,若采用成人剂型或剂量极易导致药物过量甚至中毒而引发重症。


老年人常因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平时用药比较多,若选择退烧药不恰当,有可能引起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轻者使所服用的药物疗效降低,重则引起不良反应使身体受到不必要的损害,如过量会损害肝肾功能,甚至因出汗过多,使一些体弱多病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老人,体温下降过快或过低,导致病人发生虚脱而诱发重症。


因此,老年人感染新冠后用药,最好能在临床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


3,合理镇咳,谨防痰液滞留


咳嗽是新冠感染常见症状之一,可伴有痰或无痰,但止咳需要慎重用药。对有痰的咳嗽,在使用镇咳药物的同时,应该服用祛痰药物,以促使痰液稀释而顺利排出,避免痰液引流不畅。镇咳药物右美沙芬、福尔可定、可待因等直接作用于咳嗽中枢而发挥镇咳作用,对于痰多者,一旦咳嗽反射严重受到抑制,将影响咳嗽的排痰作用,易造成痰液滞留,继而诱发感染而加重病情,尤其是有慢性肺部疾病的老年人,更应重视;对于儿童则可能引起窒息,需要格外谨慎。


4,冷静对待,不随意用抗病毒药物


迄今为止,尚无针对新冠病毒感染治疗的特效药。尽管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被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例如伴有高龄、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等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患者。但对无症状感染者或轻型患者的疗效缺乏确切依据,切勿滥用。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并非所有新冠感染者都需要小分子抗...

节日临近,可以探望老人一起聚餐吗...

明明转阴了,怎么还是不舒服?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