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日,天山路街道发布2023年为老办实事项目,涵盖十大类二十项内容。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作为长宁区试点的“嵌入式智慧养老样板房”也已经全面打造完成,今年将正式投入使用。
(为老办实事项目正式发布)
当天,天山街道发布的“2023年十大类二十项为老办实事项目”,具体包括:“优质+均衡”养老服务圈优化项目、“家门口”养老服务项目、“乐活银龄”体养结合项目、“医社益心”医养结合项目、“携手夕阳”关爱服务项目、“暖心照护”家庭支持项目、“记忆守护”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项目、“科技赋能”智慧养老项目、“乐享桑榆”文化惠老项目、“红色传承”退役老兵关怀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街道方面还在试点小区内打造了“嵌入式智慧养老样板房”。首批样板房位于纺大居民区,在这个不过40平方米的空间里,布置温馨的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场景。其中,还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适老化产品,小到适合老年人日常生活使用的勺子、筷子,大到协助行动的如厕助力器、电动护理床等一应俱全。
据悉,纺大居民区60岁以上老年人人数占实有人口数的30%以上,老龄化程度较高。可是,该居民区位于街道东片区,附近养老服务资源不足,距离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分中心和紫云日间照护中心距离又较远,“家门口养老服务”需求尤为强烈。天山街道以“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建设为契机,在纺大居民区打造科技与温度交融碰撞的智慧养老“天山样板”,为居民提供优质、均衡、智慧的养老服务。
(嵌入式智慧养老样板房)
街道积极探索科技赋能智慧养老服务产业,不仅在样板房集中展示智能穿戴装备、智能语音外呼、人脸识别技术等设备,还依托长宁区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打造智能“养老顾问”。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适老化居家环境的同时,还能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和家庭居住空间现场租购适老化产品。
记者了解到,作为老年人口比例较高的街道,未来,天山街道将聚焦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着眼多元需求、便利服务和舒适体验,引入社会力量,进一步构建规范化助老阵地网络,切实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