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37小时,其中47.55%的居民每天实际睡眠时长不足8个小时,25.9%的居民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不足7个小时。孕妇人群,由于处于特殊的生理时期,身体以及精神状况的变化,睡眠问题更为突出。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当天,上海首个针对孕妇人群的产科睡眠障碍门诊在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奉贤院区(下简称“国妇婴奉贤院区”)开诊,将借助专业的睡眠评估体系、行为认知规范以及便携、安全的睡眠测量设备,依托女性全生命周期的学科链,打破既往药物治疗的单一治疗模式,融入并整合心理、物理、中医和数字医疗进行一体化、序贯式的睡眠障碍改善和诊疗服务。
意外怀上二胎,焦虑地睡不好了
35岁的崔女士是一位孕29周的二胎妈妈。由于此次是非计划妊娠,虽然已经有过一次分娩和照护婴幼儿的经历,但考虑到工作、两孩照护及家庭等因素,让她充满了忧虑。
“我是去年10月发现自己怀孕的,刚开始真的非常焦虑,因为我们夫妻俩都有各自的工作,一胎的时候就是老人帮忙照顾的大宝。”崔女士提及当时的情景,依旧记忆犹新,“后来老人身体也出现了问题,而大宝只有5岁多,我们不知道有没有能力照顾好这个即将到来的新生命。”2022年10月下旬,崔女士前往国妇婴徐汇院区的心理门诊进行了咨询。据她回忆,当时她伴有心慌、严重的咽喉部堵塞感,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一度对是否继续妊娠产生了犹豫。所幸经过多次的心理咨询和诊疗,崔女士心理状况明显好转,睡眠情况也有所缓解。此次听说有了专门的产科睡眠障碍门诊,她便想来接受针对性的诊疗和指导。
孕期睡眠有问题,可能影响子代健康
孕期的睡眠障碍,除了对孕妇健康和胎儿发育造成影响外,还会引起孕妇焦虑、抑郁和压力等心理状况的变化,进而增加部分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国妇婴副院长王彦林表示,“以往,我们往往更多关注孕妇生理上的变化和问题,而随着健康理念和技术的发展,探究生理-心理对健康的共同影响,已经逐渐成为当前产科领域研究的前沿方向之一。”
据她介绍,国妇婴参与并承担的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国家出生人口队列(上海子队列),自2017年以来已纳入近万名自然妊娠和辅助生殖人群。通过对现有人群数据的研究和分析,已发现女性孕期睡眠和心理状况同不良的孕产结局间存在显著关联。国内外相关研究也证实,孕期睡眠障碍与早产、流产、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等多项母婴结局间存在关联。关注女性孕期的睡眠和心理问题,对促进母体及子代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此前,孕妇发生睡眠障碍或心理问题,常羞于启齿,或认为是孕期的正常现象,容易忽视,进而延误了临床干预和治疗的最佳窗口期。参与睡眠障碍门诊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张莉说。此次,国妇婴联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依托各自在围产、精神医学领域的优势,多领域合作,跨专业融合,进一步拓展了妇幼健康领域外延,夯实妇幼健康服务内涵。
据悉,前往国妇婴奉贤院区就诊的孕妇均可在门诊免费进行相关睡眠量表的自我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是否进行后续的睡眠障碍诊疗。此前,国妇婴已逐步针对全年龄段女性开设更年期门诊、内科专病门诊等,尤其是更年期女性的相关睡眠障碍和心理诊疗服务。
头图为产科睡眠障碍门诊现场。国妇婴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