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记者从水务部门了解到,目前,上海仍在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城市)建设,9个郊区均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剩余7个中心城区力争在2024年底前完成建设。
节水从身边做起,从你我做起。记者从市水务部门了解到,2022年,上海市用水总量为76.96亿立方米,供水管网漏损率为9.0%,万元GDP用水量17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3立方米,分别较“十二五”末下降45.2%和37.7%。
全年新增442家节水型载体,累计建成5000余个节水型载体,7家公共机构、2家工业企业、3项用水产品评为国家级水效领跑者。针对高耗水行业和大用水户等重点节水领域,实施“一企一策”管理、水平衡测试、用水审计及水效对标、“合同节水+智慧节水”管理、节水技术推广等一系列大用水户优化管理举措,切实保障用户生产和用水之间平衡。
国家会展中心智慧用水管理系统监控总平台。市水务局供图
目前,全市钢铁、造纸、石油炼制、火力发电、纺织染整、食品六大行业节水型企业创建率100%;化工行业节水型企业创建率约96%,力争今年年底达100%;157家大用水户的节水率达9.96%。其中,96家大用水户完成节水型载体创建工作,创建率为61.1%;全市已开展“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近200个,年节水量约280万立方米。
据上海市供水管理事务中心节水管理中心副科长金声透露,2022年,上海全市年节水量达到2197.55万立方米。
可以说,建设“节水型申城”,上海节水行动永不止步。例如,水务部门以每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召开为契机全面启动“清瓶行动”,立足宣传节水理念、倡导绿色发展,引导市民养成“把水喝完,喝不完带走”“自带饮水器具,有需要才取瓶装水”等良好节水习惯。近年来,“清瓶行动”宣传活动卓有成效,切实提升广大市民的节水爱水意识,营造全民文明用水社会氛围。
头图为中心城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启动现场。市水务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