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承租人、改户型设计、解家庭矛盾,这个“村”的简易工房三周旧改签约100%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烺 发布时间:2023-03-31 11:10

摘要: 在徐汇区房管局和漕河泾街道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全速推进下,此次旧改从首次召集居民开会到100%签约,仅用了三个星期。

随着近日最后一户居民在协议书上签字,蜗居在“小梁薄板”已经一个甲子有余的漕溪二村171-174号居民,终于可以摆脱“如厕难、洗浴难、烧饭难”的煎熬了。


三年前的“找人”派上了用场


东临漕东支路,北靠漕东路,西邻漕溪公园,漕溪二村171-174号是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小梁薄板简易工房,无独立厨卫,生活空间狭小,房屋损坏较为严重。近年来因出租集中造成生活条件进一步恶化,邻里矛盾不断。


此次居民签约工作由街道主要领导牵头负责,区房管局成套科、徐汇区第四征收事务所、街道干部和居委干部共同组成。


“最难的就是找人,这里百分之八九十的房屋都已出租,但签约必须先找到承租人。”南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陆婷透露,早在三年前,她与同事们就开始收集承租人的信息:有的承租人早已去世,但租赁证尚未变更;有的承租人已经去了国外定居,需要委托他人;有的承租人家庭关系复杂,租赁人尚不明确……仅收集信息这项工作就足足花了居委工作人员大半年时间,最终才做成了这本“花名册”。


凭借“花名册”,工作组有的放矢地将最新的旧改方案信息传递给了承租人。


换位思考多次改建设计方案


据了解,经过此次旧改,原先2幢3层楼高的“小梁薄板”将升级为1幢7-8层楼高的电梯房,每户都有独立厨卫,所有户型朝南并都带有阳台……这样的方案在3月1日首次进行情况说明时,就让居民倍感期待。可谁会知道,如今这一版方案经过了多次修改,全盘推翻就有两次,小修小改不计其数。


街道管理办负责人诸振说,方案首稿两年前就已成型,可是在实地勘测中发现如果改建后楼层统一为8层,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后排居民楼的采光,于是遭到了否定;第二次的设计方案缺少对居民实际情况的了解,将大户型集中在了部分的楼层,但是问题是原先住在高层的居民就得搬到底层。


几经讨论,工作组提出设计方案按照承租人的原始户型将大小户型在各个楼层平均分布,尽最大努力让89证居民达到利益最大化和总体平衡。


要坚守底线也要有温度


在项目推进前期,工作组针对性地做出应对方案,做到“一户一案”。


有的承租人家中子女较多,女儿在外没有住房,希望可以先申请经适房,工作组得知后积极帮她咨询政策;有的承租人要求分割租赁证,工作组耐心解释告知不符条例无法进行操作;有的承租人年事已高,需要孩子帮忙协商,工作组经常一等就到了晚上八九点钟……


在方案征询和签约推进过程中,街道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协同工作组做好方案征询与签约解释工作,强化居民对改造方案的理解支持,努力把矛盾化解在签约前,让居民感受到三旧变三新工作的温暖。


头图为漕溪二村更新改造项目签约现场。漕河泾街道供图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这条位于上海第一家希尔顿对面的老...

签约率100%,漕溪一村3幢非成...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苦干实干改...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