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1日傍晚的这场雨,来得又猛又急,再加上恰逢周末,扰乱了不少上班族的回家路。
12公里下班路开了2小时45分钟
大雨从7月21日傍晚时分开始倾盆而下,市民百姓的下班路受阻严重。14时前后,强降水开始在全市多点“撒花”,浦东、崇明、嘉定等地相继发布暴雨预警。截至17时,浦东北部、中心城区出现大雨,局部大暴雨。
在朋友圈,几乎随处可见各种蹚水“过河”的场景,机动车行驶在大片的积水里,溅出朵朵水花。因为瞬时降水量实在太大,道路排水系统根本来不及同步运作,导致包括高架、道路等多方位的城市通行区域受到积水影响。
中山公园门口行人蹚水而过。劳动报记者包璐影 摄影
据交警部门晚间18时发布的信息显示,受暴雨影响,浦东、杨浦、普陀等地区部分路段出现积水,造成相关道路车辆缓行,对晚高峰通行造成一定影响。
影响确实显而易见。以记者的下班路为例,从单位所在的静安区昌平路出发,开车行至目的地长宁区仙霞西路,原本12公里的路程,平时耗时25分钟左右。而在今天,记者足足驱车开了2小时45分钟。
路口日均等候5个以上红绿灯
在这段漫长的回家路上,记者发现,几乎每经过一个较大的路口,都需要等候至少5个左右的红绿灯。
不仅如此,途经的普陀区长寿路由于道路两侧积水严重,导致上街沿也全都水漫金山。行人还能卷起裤脚蹚水而过,而驾驶电动自行车的非机动车驾驶人则开始曲线绕行,一度直接开到了马路中间的机动车花坛隔离栏处,险象环生。
因为上街沿积水,非机动车直接开到了马路中央。劳动报记者包璐影 摄影
汽车“开船”、行人“渡河”,红绿灯也“失了神”。在长寿路近武宁南路口,红绿灯在大雨中“失灵”了,公安交警增派了大量民警和辅警进行人工指挥。
拥堵的道路除了地面积水之外,还与车辆发生碰擦和抛锚有关。在记者行驶的过程中,至少目睹了2起碰擦事故、3起车辆抛锚情况,其中不乏包括公交车在内的一些大型车辆。
普陀一处人行地道积水达1.2米
受暴雨影响,上海多处下立交也及时采取了封交措施。记者从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初步了解到,上海已有22个站点监测到积水,主要分布在普陀区、静安区、杨浦区等8个区。其中,积水较深的为衡山路地道。
受暴雨影响,北翟路通道内外都严重拥堵。劳动报记者包璐影 摄影
此外,记者查询“上海防汛”公众号发现,受强降雨影响,普陀区沪宁铁路光新路人行地道积水达1.2米,沪宁铁路祁连山路地道积水56厘米,长寿路桥西苏州路桥洞积水50厘米;虹口区香烟桥临平北路积水28厘米;静安区大宁路共和新路积水7厘米。
截至记者发稿,全市具体积水情况尚在统计之中。
头图为长寿路两侧积水严重,汽车处于“开船”模式。劳动报记者包璐影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