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一大步!患者在宁夏,医生在上海!首例5G+AI超远程国产机器人微创手术成功实施

来源:劳动观察 发布时间:2023-07-26 16:15

摘要: 跨越2000公里,医学专家与5G技术、AI技术及国产机器人的完美融合,展现了我国在5G+AI超远程手术领域的突破和领先。

7月25日,华克勤教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杨浦院区的5G+AI超远程精准妇科机器人手术指挥中心里紧盯屏幕、熟练地操作着机器人控制台。作为中国妇科微创技术的领跑者,这一次华克勤教授带领其团队成员为一位远在2千公里之外、罹患了子宫多发肌瘤合并贫血的宁夏妇女进行手术。约2小时后,这一上海首例5G+AI超远程国产机器人微创手术顺利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该手术同时也是华东首例国产机器人辅助下的5G+AI超远程妇科腹腔镜手术。


从祖国的东部到西北部,医学专家与5G技术、AI技术及国产机器人的完美融合,展现了我国在5G+AI超远程手术领域的突破和领先,更好地满足了患者的健康需求,进一步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超远程手术,打破2千公里时空限制


患者王阿姨今年50岁,8年前在体检时发现子宫肌瘤。今年7月,王阿姨在宁夏当地就诊,检查发现肌瘤已经从一个变成了多个,分布在子宫黏膜下、浆膜下以及肌壁间,子宫因此长到了孕10周的大小。王阿姨被诊断为多发性子宫肌瘤合并贫血,需进行全子宫切除术。


得知上海与宁夏已开展医疗卫生合作近十年,王阿姨渴望得到上海专家的微创手术治疗。另一方面,当地医生也渴望得到上海专家面对面的指导,尤其是手术的关键环节。


然而,上海与宁夏相距2千公里,飞机加公共交通单程就要花费近7小时时间。


有没有一种办法既能免去患者异地就医的不便,又能帮助专家节省时间成本;既能突破时空限制,又可以有效地实现医疗资源扩容?


“机器人5G+AI超远程手术方案”,让这一切成为现实。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是最早引进手术机器人的医院之一,截至目前已完成近千例机器人辅助下妇科手术,也开展了华东地区首例国产机器人辅助下妇科手术,成功为一例罕见子宫肌瘤肺转移患者切除了全子宫及双附件。


此次手术采用的是仍然是腹腔镜下手术的方式,只需在患者腹部打几个直径约0.5-1厘米的小孔。然而,在此次超远程手术过程中,两地之间有庞大的数据传输,如何保证两地医生视频连线及手术过程同步流畅,术中关键步骤操作无误等环节呢?


华克勤教授及其团队此次操作的这款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是上海微创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运用5G+AI技术实现超远程手术的四臂腔镜机器人,其核心软、硬件已打破技术壁垒,实现了自研自产。


5G+AI技术依靠“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等特性,确保了远距离数据实时采集传输的实时性、精准性、高速性。也就是说,华克勤教授通过高清视野辅助,在机器人平台开始操作的那一刻起,接受到指令的机械臂就将数据实时传输到了千里之外的患者身上,精准灵活地完成了解剖、分离、切割、缝合等各项手术动作。


手术中,在上海手术指挥中心的华克勤教授、张旭垠主任医师、邱君君副主任医师还实时与远在宁夏的医护人员通过“零卡顿”的远程连线实时探讨方案、调整器械,整个手术过程高效、流畅、精准。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姜桦表示,继开通国内首个5G一站式出生缺陷防控平台之后,5G+AI服务在异地高难度妇科手术上实现突破,将帮助更多边远地区的女性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临床团队参与研发,打破国外技术产品垄断


从目所能及的患者到超远程手术,这是一大步的跨越。如何保证患者安全?


基于上海市科委的重大课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参与了这款国产多孔手术机器人系统在妇科临床应用的研发过程。


据悉,从手术机器人的尺寸体积,到切割止血等精细操作动作,华克勤教授团队参与了研发的过程,给出了最直观、最真实的系统性评价。临床专家团队在与工程团队的不断交流碰撞中,促进产品迭代升级,实现了国产多孔手术机器人系统在妇科手术患者中,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在手术过程中的灵敏度、操作精准性、轻巧性以及止血效果等重要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


在此次手术过程中,由于王阿姨有过手术史,存在盆腔黏连,但是,机器人的机械臂随着手术医生的指令,互相配合,灵活自如、精准地完成了盆腔粘连松解,恢复了正常解剖结构。


由于肌瘤病史多年,王阿姨子宫较大,盆腔内手术操作空间有限,手术稍有不慎就会碰到重要血管及神经,一旦碰到大动脉血管壁,还会造成致命性损伤。但是,随着华克勤教授手眼并用,双脚不停踩踏,切换镜头,机器人的“手臂”跟着指令540度无死角旋转, 做到了几乎无血开刀。

华克勤教授在远程操作机器人。妇产科医院供图


整场手术中,上海和宁夏的多个团队携手保驾护航,联通5G信号支持、手术器械调试,信息科软、硬件支撑、麻醉医师生命体征维护,护理人员术中密切配合,保证了患者手术创伤小、出血少,能够快速康复的利益最大化。手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国产机器人远程手术不仅仅能完成简单的手术操作,而且能够承担复杂精细的妇科微创手术,也凸显了“中国智造”未来的前景。


头图为远程视频中的两地医护人员和手术影像。妇产科医院供图

通讯员:李敏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为孩子留存“生”机,14岁罕见病...

上海准妈妈怀孕7个月上T台走秀!...

全球首例!上海用PGT技术成功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