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钥匙”打开免疫应答之“门”,复旦肿瘤医院找到胰腺癌“免疫微环境”突破口

来源:劳动观察 发布时间:2023-08-11 16:19

摘要: 胰腺癌患者大多对免疫治疗效果不佳的困境,正在打破。

免疫治疗已被证实可以在多种实体肿瘤中获得明显疗效。然而,对于有“癌中之王”之称的胰腺癌,免疫治疗方案一直疗效不佳。日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虞先濬教授、胰腺外科施思副教授团队发布一项研究成果,首次发现富含半胱氨酸蛋白1在胰腺癌免疫抑制微环境塑造中的关键作用,填补了胰腺癌免疫抑制微环境研究领域的空白,为胰腺癌患者精准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该项成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GUT(《胃肠病》)在线发表,影响因子24.5分。


胰腺导管腺癌是胰腺癌的主要类型,约占所有胰腺癌的90%,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近年来,外科手术技术和综合治疗水平取得迅猛进展,然而并没有给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预后带来明显改善。其中,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很多实体肿瘤中都显示出明显的疗效,但在胰腺导管腺癌的治疗效果一直都不尽如人意。


是什么原因导致胰腺导管腺癌患者无法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既往研究表明,胰腺导管腺癌的肿瘤细胞有高度异质性,具有导致免疫逃避的固有特性,其通过遗传改变及下游途径与其它细胞发生交互,在免疫抑制性微环境的塑造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很有可能是导致免疫治疗效果不佳的“元凶”。因此,探索肿瘤细胞在胰腺导管腺癌免疫微环境塑造中的作用机制,寻找改善肿瘤微环境的方案,并筛选能从免疫治疗当中获益的人群,对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精准治疗非常关键。


如何才能有效发现、激活胰腺癌免疫应答的关键“钥匙”?研究团队通过组织质谱成像系统、RNA测序、细胞质谱流式分析和多重免疫组化荧光染色的方法,展开对胰腺导管腺癌免疫抑制微环境的研究。


研究表明,富含半胱氨酸蛋白1可以促进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浸润,抑制抗肿瘤免疫的激活。基于该机制,进一步联合使用CXCR1/2抑制剂可以增强高表达CRIP1胰腺癌的免疫治疗疗效,证实胰腺癌患者的精准免疫治疗的理论可行性。


虞先濬表示,这项研究为临床上PD-L1抗体和CXCR1/2抑制剂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让胰腺癌患者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成为可能。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的刘晓梦博士、唐榕博士和徐近主任医师是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虞先濬教授和施思副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头图为虞先濬团队在开展胰腺癌手术。肿瘤医院供图



通讯员:施思、王广兆
责任编辑:叶赟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一项最新研究:局部晚期甲状腺...

“核导弹”针对肿瘤细胞实施精准打...

单孔机器人胰腺手术,瑞金医院胰腺...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