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日,被数月“咳血”顽疾困扰的邓先生康复出院了。内外科联合、中西医并重的诊疗优势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中心再次得到了印证。
出血点“隐身”,中西医协力“揪”出癌病灶
69岁的老邓,自今年四月起一直被咳血困扰着,超声气管镜活检在他右肺中下叶发现了一个约4*3cm的大肿块,但检查结果提示可能是良性病变。四个月过去了,老邓的咳血情况并未得到改善,依然每天咳鲜血痰。
上海岳阳医院呼吸中心呼吸内科主任王振伟给老邓做了止血、化痰、抗感染等治疗。一周后,老邓的咳血量明显减少,但还是没能彻底止血。呼吸中心心胸外科主任陈彤宇使出了“秘密武器”——超细气管镜。超细气管镜的外径只有3mm,可以进入第8级支气管,这样能进一步探清气道内的所有出血点。经超细气管镜检查,在老邓右肺中叶外侧段再往下分三级的一个小支气管(第6级支气管)内看到有鲜血不断溢出,其余各叶段管腔没有再发现出血点。经细致评估,手术切除是老邓最好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陈彤宇为老邓行右肺中下叶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右肺中下叶支气管分叉处,与下肺动脉总干紧密固定。陈彤宇小心翼翼地分离气管、血管后行右中下肺完整切除,并清扫淋巴结。术中冰冻病理提示:低分化癌。遂行右中下肺切除。术后冰冻病理提示:低分化癌。牵动一家人数月的顽疾如今一朝得以解决。
手术当日下午,四诊合参后,王振伟给老邓开了方。术后第一天一大早,老邓就喝上了煎好的中药汤剂。“各项指标都很正常,恢复得很好!”在团队精心的治疗护理下,老邓很快康复出院。
多学科联动,给病人最适合的治疗
在老邓的这次诊疗过程中,上海岳阳医院呼吸中心充分发挥了中西医结合1+1大于2的优势,面对久久没能解决的咳血问题,呼吸内科先用西药控制出血、抗感染,并做好气道管理。随后,心胸外科接手进一步评估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在术后恢复阶段,呼吸内科再用中药进行调理,促进患者康复。内科、外科相互合作,多学科联动,中医、西医手段并重,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为主体,在病程的不同阶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让治疗效果最优,让患者获益最大,这也是中西医结合的精髓所在。
近年来,岳阳医院以病种为抓手、中医特色专科为核心、以中西医多科室协作为模式,以疗效为评价体系,建立了18个中西医协同临床中心,其中就有以呼吸内科、心胸外科为核心的呼吸中心。为更好服务肺部结节、肺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患者,呼吸中心组建了MDT团队,并配备国际先进的一体化手术室,以及电子支气管镜、超声支气管镜、计算机模拟虚拟导航、电磁导航、快速细胞学病理平台、共聚焦激光显微镜系统、微波消融治疗平台等大型设备,给患者“一站式”服务。多科协作诊疗的模式明显减少了患者在不同科室乃至不同医院往返的麻烦,也一定程度减少由此产生的额外医疗费用。
“中医在肺癌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在肺癌各治疗阶段,包括手术前后,使用个体化中医药治疗,如中药汤药、穴位埋线、功法等,可达到增强疗效、减轻不良反应、促进机体康复等作用。”同时,王振伟提醒,发现不明原因咳血一定要尽早去医院就诊,及时查明原因。
“肺结节、早期肺癌是没有明显症状的,因此,定期体检非常重要。借助低剂量薄层CT等检查,可以早期甚至超早期发现肿瘤。通过早预防、早干预、早治疗等手段完全可以避免或延缓癌症的发生和发展。”陈彤宇强调,千万不要因“谈癌色变”错过治疗最佳时机,对早期肺癌,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手术切除的范围也明显缩小,治疗效果更好,恢复更快。但部分患者因年龄、肺功能、多发病灶等因素,或是曾做过手术,无法再次手术或不适合常规手术。对这些患者,呼吸介入诊疗技术因创伤小、恢复快、费用少等优势,正成为肺结节传统手术诊疗手段的有力补充。
头图来源:岳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