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7日,以“上门办信”为主题的信访事项上门办理分享推进会在外滩党群服务中心举行。市、区、街镇信访干部齐聚一堂,彼此分享对“上门办信”的思考与感悟,共同探讨对人民至上的坚持与实践。
家住长海坊的曹女士是一名平安志愿者,60多岁,身体硬朗,热心公益,是社区里的熟面孔。一天,曹女士在菜场听到同小区的王阿姨埋怨:“隔壁邻居太没公德,厨房烧饭油烟直接排到楼道里,味道大的嘞!我要去街道投诉!”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曹女士趁送好小孩的空档,来到设置在党群服务中心的信访受理站,看到自己熟悉的街道干部小何,当即将情况反映给小何。当天下午,小何上门找到王阿姨,了解情况,还约请了城管相关同志一起实地走访,发现果然是烧烤店将油烟口朝向居民区,城管同志当场要求商家整改,解决了王阿姨的烦恼。
这是徐汇区康健街道信访办主任崔奔分享的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案例,但却见微知著,展现了徐汇区康健街道通过创新上门办信新载体,探索出片区治理新路径的基本框架。
“面对群众强烈期盼,只有穷尽一切办法,方能‘天堑变通途’。”黄浦区信访办主任李海鹰分享了他们跨省上门的案例,保障了一名特殊家庭的适龄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归纳了他们作为本市“上门办信”机制先行实践地的心得,只有“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勇于突破、不懈探索,才能不断固化并发展“上门办信”新优势。
“领导干部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讲群众身边的事,说百姓爱听的理,及时解决了很多邻里纠纷和社区治理问题,把矛盾化解在了信访发生之前。”松江区信访办主任季求清分享了“板凳课堂”“组团式上门”“清晨访问团”等上门方式,有效推进松江区信访工作从被动应付到主动作为,从单打独斗向协防共治转变,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解决难题、化解矛盾。
目前,“上门办信”重点针对需现场核查或协商调解、当事人表达能力有限、行动不便、诉求建议表述不完整等情况。据了解,全市今年初次已办结信访件中,“上门办信”2.5万余件,一次性解决率接近98%,群众更满意了、更舒心了。
头图为信访事项上门办理分享推进会现场。市信访办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