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项来自2023年关于带状疱疹疾病认知的全球调研结果显示,50岁及以上成人对带状疱疹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轻视带状疱疹危害、对疾病负担认知有待提升,以及不了解如何有效预防等。据了解,我国 50 岁以上人群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约156万人。
今年2月26日-3月3日是国际带状疱疹关注周,为进一步对公众尤其是老年人的带状疱疹相关认知进行科学指导,以“认知带疱风险,提高预防意识”主题的科普活动日前在上海举办。新华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黄雪花和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医师程天一在活动现场科就带状疱疹相关问题进行了科普解答。
年纪越大患带状疱疹后病情越严重
部分患者后遗神经痛可长达10年
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蛇缠腰、生蛇。黄雪花教授介绍,大约1/3的人在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普通人也需要警惕带状疱疹发病风险。近期在门诊就遇到过一些来就诊的人,因为春节期间熬夜等作息不规律、过度劳累等导致本身的免疫力下降,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从而引发了带状疱疹。
黄雪花教授强调,年龄是带状疱疹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0岁以上为易发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严重。即使身体健康,中老年人50岁后患带状疱疹的风险仍会陡然增加。得了带状疱疹后,典型症状包括皮损和疼痛,其中疼痛为带状疱疹的主要症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30%-50%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时间超过1年,部分可达10年。
罹患带状疱疹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显著降低,经济负担也会加重。据估计,中国每年带状疱疹疾病治疗花费约13亿元,包括门诊及住院治疗费用、非处方药物及治疗。根据我国的一项研究,新发带状疱疹患者每次住院治疗的人均费用为8116.9元。
两类人离带状疱疹更近
积极预防做好健康管理
带状疱疹的高风险人群还包括慢性病患者和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程天一主任介绍,相比于一般人,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风险增加24-41%。由于免疫机制的紊乱,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免疫防御功能降低,罹患感染(如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的风险远高于健康人群。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患带状疱疹后,会造成皮肤损害明显,也影响相关疾病的治疗。
程天一主任表示,接种疫苗可以使老年人患重症和死亡风险有效降低。2022年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在线发表的《我国老年人健康防护倡议》中指出,老年人要增强疫苗接种预防疾病意识,主动接种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
调研结果显示:有超3成的高风险人群对接种疫苗更为谨慎。其中,有效性、不良反应、如何选择是高风险人群最为关注的3个问题。
程天一强调,慢性病不是接种疫苗的禁忌,慢性病人群因其免疫力低下,更易患感染性疾病,亦会加大慢性病管理难度,因此更需要接种疫苗,主动预防疫苗相应疾病。但需要科学把握接种时机。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如果处在急性发作期或者疾病进展期,这时候疫苗需要延缓接种;一些老年人突发急性病而且症状比较严重时,也建议缓种。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可以接种疫苗,建议在疾病稳定期、免疫抑制治疗开始2-4周前接种。选择疫苗时,建议首选接种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并在疫苗接种前接受专科医生评估。接种后,患者可能出现异常的免疫应答和不良反应,推荐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诊治。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