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是《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实施一周年,我国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妇女事业发展,女性健康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宫颈癌等女性高发癌症仍然对我国女性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以“关注HPV疫苗防癌效果,加快消除宫颈癌”为主题的座谈会近日召开,就宫颈癌的最新流行病学数据、HPV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公众认知度的策略,专家进行了探讨。
年新发病例15万,死亡5.6万
《行动计划》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试点推广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服务;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50%;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率达到90%。到2030年,持续推进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试点工作;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70%;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率达到90%。
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阮祥燕强调,当前,HPV疫苗的试点和惠民政策主要面向9至14岁的年轻女孩。虽然部分试点地区和一线城市的适龄女孩接种率较高,但全国范围内的接种率仍显著低于WHO设定的90%的目标。而对于超出这一年龄范围的成年女性来说,HPV疫苗的接种率相对较低。
据WHO统计,我国宫颈癌2022年新发病例约15万,死亡人数约5.6万,相当于每4分钟有一名女性被诊断为宫颈癌,每9分钟有一名女性因宫颈癌离世。
关口前移,尽早接种HPV疫苗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其中HPV16和HPV18是致癌性更高的两种型别。在中国,84.5%的宫颈鳞癌病例与HPV16、HPV18持续感染有关。接种HPV疫苗可有效预防HPV持续感染及相关宫颈病变,是宫颈癌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也是消除宫颈癌的第一道防线。
“消除宫颈癌不仅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也能够减少疾病治疗支出,减轻经济负担。”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赵方辉教授团队对宫颈癌不同期别的患者医疗费用调查数据显示:宫颈癌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值得一提的是,宫颈癌发现越早,产生的治疗费用越低,而在宫颈癌后期,治疗费用可能会达到灾难性支出,即自付的医疗费用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我们发现,如果扩大疫苗的接种范围和筛查覆盖率,将卫生资源前移,便可以减少后端的患者治疗费用。” 赵方辉强调,接种HPV疫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宫颈癌,适龄女性要根据疫苗可及性、防癌效果和自身情况灵活选择并尽早接种HPV疫苗,越早接种、越早受益。
“HPV疫苗防癌效果与自身成分有一定关系,其主要成分抗原和佐剂共同决定了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应答,从而影响疫苗的整体防癌效果。应用创新佐剂系统的疫苗(如进口二价HPV疫苗),能够激发机体产生更强、更广泛的免疫应答,从而维持高而持久的抗体水平,具有良好的防癌效果。”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保健部主任兼妇保科科长徐燕军主任表示。
贯彻落实三级防控,加快消除宫颈癌
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也已形成了特色的宫颈癌防控体系。阮祥燕建议,完善癌症防治网络和肿瘤诊疗质控管理体系建设,开展全民健康促进,减少致癌相关感染;制定并完善相关指南,进一步提高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的能力;进一步地开展社会倡导活动和公益宣传,提高公众对宫颈癌及其防控知识的认知,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于宫颈癌,首先是预防,能不发展为宫颈癌是最好。但在防不胜防的情况下得了宫颈癌也不要担心,要坚持规范诊治。针对患宫颈癌后对生育力的影响,目前已经有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可防治此问题,维护女性全生命周期的健康。”
赵方辉建议,卫生政策相关部门可通过优化目前卫生资源的分配,将更多资源用于提高适龄女孩HPV疫苗的常规接种和成年女性的筛查;疾病防控以及临床机构、妇幼保健系统要贯彻落实三级防控措施,提高筛查的质量和治疗的规范性;而社会公众要牢记“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提高宫颈癌筛查和HPV疫苗的公共认知,消除传统的认知误区。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