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医学》刊发复旦耳聋治疗新成果:基因治疗新药有望让聋哑儿童“听见”和“说话”

来源:劳动观察 发布时间:2024-06-06 16:51

摘要: 在我国,婴幼儿听神经病人群中,因OTOF基因突变导致耳聋的患者高达41%。

6月5日,耳聋基因治疗成果·合成生物学研讨会举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聋基因治疗团队又一新成果在全球顶级医学杂志《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发表,这是中国首次在《自然医学》杂志发表耳聋基因治疗方面的创新成果。


通过双侧基因治疗,5名聋哑患儿双耳听力均得到明显恢复,言语功能和声源定位能力也得到改善。这些聋哑患儿均为耳畸蛋白缺陷(OTOF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耳聋,年龄最大的11岁,最小的1岁。研究团队将前期研发的基因治疗药物,通过局部微创、显微注射的方式,精准地一次性先后注射到患者双耳。随访期间展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展示了AAV1-hOTOF药物双耳基因治疗安全有效。该项目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国家卫健委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的李华伟教授、舒易来教授、王武庆教授团队领衔,联合哈佛大学医学院陈正一教授完成。


全球先天性耳聋患者高达2600万,我国每年新生约3万聋儿,其中60%与遗传因素有关,严重阻碍了儿童言语、认知以及智力发育。然而,临床上尚无治疗药物。OTOF基因突变是导致先天性耳聋常见的病因之一,患者通常表现为重度、极重度或完全听力损失和言语障碍。在不同人群中均发现OTOF基因的高突变携带率。在我国,婴幼儿听神经病人群中,因OTOF基因突变导致耳聋的患者高达41%。


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治疗被认为是根治遗传性耳聋最有潜力的策略之一。它可以通过递送载体将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直接递送到内耳,以表达功能正常的蛋白,恢复正常功能,从而在根本上恢复或改善耳聋患者听力。


此番研究证明了双耳基因治疗在先天性耳聋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极大地推动了耳聋治疗领域的发展,展现了基因治疗在治愈先天性耳聋疾病中的巨大应用潜力,受到了国际基因治疗领域专业人士的高度关注。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聋基因治疗团队联合多方合作,历经多年努力,研发出针对OTOF基因突变的耳聋基因治疗药物,并创新性开发出内耳精准递送路径和装备,与具备丰富转化经验的生物科技公司合作,利用产学研医互补优势,打通了基因治疗药物研发、产业化设计、工艺生产、安全评估等关卡,建立了产学研医发展的新模式,开启了耳聋基因治疗新时代。


头图为舒易来教授在第27届美国基因和细胞治疗学会年会上做学术报告。眼耳鼻喉科医院供图


通讯员:王会,陈玉鑫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全球首个!《柳叶刀》发表复旦大学...

炎症性眼病治疗新突破!复旦团队研...

眼部细菌感染诊疗纳米技术新进展发...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