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三伏天的热浪中,当炽热的阳光将大地烤得滚烫,有一处却因清凉解渴的茶饮而格外热闹——那些在网络上炙手可热、常因顾客大排长龙而登上热搜的茶饮店,在夏日里更是人气与销量双丰收的赢家。
工作日清晨,伴随着迪士尼开门迎客,位于迪士尼小镇的喜茶门店也准备开启一天的喧嚣。早上9时,相宇寄准时到店,娴熟地穿好工服、确认工牌、完成手部消毒、戴上手套,开始一天的工作。
旅游旺季,提前一小时到店
相宇寄所在的门店,是上海最繁忙的店铺之一,主要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日均销售成绩超过五千杯是常态,周末还经常会出现爆单情况。为此,门店分为三班倒,早班小伙伴们通常都提前到岗,在各自的分工区域里忙碌着,煮小料、洗水果、煮茶汤……看似流水线式的作业,却有着严格的要求。
“现在是暑期旅游旺季,起码要提前一个小时到店备材料,不然一到下单高峰,外卖和门店顾客多起来,根本忙不过来。”由于吧台内工作有严格的培训标准,在正式营业前,记者在店长相宇寄的指引下来到收银台学习点单、收银工作。
虽然每一家奶茶店,制茶是最核心的工作,但是在递给消费者一杯奶茶前,首先要学的是要学会看懂顾客点单的茶饮数据。“少甜”“正常糖”“少冰”“去冰”……这些人性化的点单细节,需要在制作过程中严格注意配比用量。“是少甜还是正常糖,顾客喝一口就知道。”相宇寄提醒记者,只了解饮品的数据还不够,单量一多起来,为了保障忙中不出错,店员要把数据烂熟于心。
“由于饮品品类多,有的顾客需要店员详细介绍,这就要求我们对每一款饮品的特点了然于心。不仅会做,还要会推介,做到一专多能。”相宇寄说。
高峰期拼的是团队合作
上午10点,门店正式开门营业。店长相宇寄一边盯着电子显示屏上不断更新的订单,一边提醒店员注意操作细节。
很多年轻人是由“粉丝”进入调饮师行业的,相宇寄就是其中之一。她说,因为自己对一款款口味独特、用料丰富、设计时尚的饮品毫无抵抗力。出于对茶饮的喜爱,四年前,这个96后的女孩进入了调饮行业。很多小伙伴进进出出,可相宇寄却坚持下来。
相宇寄正在擦拭饮料杯。颜筱依摄
“当初来这里是出于兴趣,现在已经把调饮师当成一份事业来干了。”她说,在门店内部,调饮师会细分出很多岗位,例如收银、调饮等10多个岗位。
特别是高峰情况下,门店最高每小时卖出近千杯,这考验的是整个团队的配合度。相宇寄说,为了提高效率,每个调饮师会各自分工一块工作,形成流水线作业。“我们店里饮品种类繁多,从制作上看,大致需要备料、贴杯加料、调茶、打杯、加芝士、加盖子等数个环节。不仅如此,在后台,还有很多看不见的环节。”
高峰期,面对络绎不绝的订单,记者观察门店里的调饮师,他们之间并无太多言语上的沟通,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彼此就能心领神会。而除了盯着手上的杯子,他们还要眼观八方,时不时“瞟”一眼吧台外等候的顾客的需求,不敢怠慢。
“微笑脸”是服务秘籍
“刚开始以为调饮师门槛低,时间久了才发现,要想胜任还得付出不少努力。”
调饮师不仅要细心、耐心,更要时刻展现良好的反应和沟通能力。因为放松面部表情时,嘴角也微微上扬,相宇寄发现,自己做服务行业比别人更大一点的优势在于,她天生长了一张“微笑脸”。
即便是高峰期,忙着点单、制茶、打包,她也能腾出时间安抚等得不耐烦的外卖骑手。即便遭遇消费者投诉,相宇寄的脸上也仍然会挂着微笑。“我们一般不会跟顾客争吵,如果他们有急事,我们会安排提前做,如果是对出品质量不满意,我们可以重做或退款。”她说。
相寄宇正在与一名想要灌水的顾客沟通。颜筱依摄
在做调饮师之前,她做了三年服务员,这段从业经历,让她意识到,察言观色也是服务业必备的能力之一。“除了年轻人,大部分中年人也是奶茶粉丝,帮他们点单、推荐好喝的产品,工作量不比制茶轻松。还有帮助顾客注册会员、领各种券等操作。”她说,做这一行,除了要有制茶技术,更考验服务态度,尤其是对消费者的耐心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如果这些不达标,很难在这个岗位做长久。”
因为门店位于迪士尼小镇,接待的大多为外地游客,因此她也常常会遇到客人向他们寻求帮助。在门店体验期间,记者就遇到了“客人想找剪刀,剪新买商品标签”、“想问哪里能借充电宝”、“想找最近的厕所”,甚至“在别处丢了包想请店员想办法”等五花八门的需求。而即便与门店无关,相宇寄也是笑脸相迎,尽量替客人解决。
“我是真心喜欢这份工作的,看着店里的游客来来往往,这会让我觉得自己做的不仅仅是一杯茶饮,更多的是传递了快乐的心情。”已经是两个孩子妈妈的相宇寄也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喜茶给予门店经理及区域经理合伙人的新身份,合伙人可根据门店运营情况获得奖金,不仅有可观的收入,还能提升管理能力,完善个人职业发展。这意味着她可以自主经营门店,实现向经营者的转变。
头图为记者正在学习收银工作,劳动报记者颜筱依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