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5日,来自全国各地和全球40多个国家的4300余名2024级本科新生,开启了在复旦的求学生涯。新生们在院系摊位前领大礼包,在热门打卡位“欢迎新同学,做卓越而有趣的复旦人”拍照留念,成为复旦人的第一天由此开始。
复旦大学新生报到现场。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
小县城里“鸡枞菌”跨越山海来到复旦
在云南有一种菌子叫鸡枞菌,味道鲜美,但难以人工养殖、稀少难得,是菌中之冠。新生李琼锋就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长出的一颗“鸡枞菌”。
2012年,复旦大学开始对口帮扶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那一年,李琼锋正在读小学一年级。12年后,李琼锋从永平一中“复旦·永平振兴班”,考入复旦大学。他也是复旦对口帮扶云南永平县12年来,永平县第一中学第一个考进复旦的学生。
自李琼锋上学起,“复旦”就经常出现在他的视野里。那时,复旦是朦胧的印象,路过永平一中时,他常常看到“复旦”印在学校的牌子上。初中时的一次校园讲座,让他开始了解复旦。“当时,老师和学长姐介绍了复旦的情况、从复旦走出来的先贤、科学家,还给我们看了校园的环境……”少年对这所2700多公里外的学校有了向往。
中考时,他以全县第八的成绩,进入永平一中“振兴班”。高中三年保持全年级第一,懂事的李琼锋今年暑假在做家教补贴家用时收到了来自复旦大学预防医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今天,他终于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梦中情校复旦大学。“这是第一次来上海,对这里还不熟悉,但今天已经逛过学校了,非常神圣,同时很有文化气息,非常宜人,能够踏进梦想的学府,感到非常激动。”李琼锋说:“我希望有更多像永平或者其他地区的同学们也能继续努力,我可以在复旦大学等着他们,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校园生活。”李琼锋说。
巴铁姐妹花在复旦校园里团聚
今年,有全球40多个国家的年轻人来到复旦学习,其中有一对特别的姐妹花。来自巴基斯坦的宁月同学2021年来到复旦大学,开启5年制的医学专业学习。比她小3岁的妹妹宁雪在姐姐不断安利下,今年也正式成为复旦新生,学习国际政治专业。
留学生在复旦大学校园里。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
这并不是宁雪第一次来复旦大学。去年此时,复旦校园迎来首期预科外国留学生,开启国际学生育人育才新局面。宁雪正是“一期学生”。“看到复旦的学生在图书馆、食堂认真学习的样子,我每天学习动力都很足。”全面提升学术汉语水平以及基础学科能力,提前感知复旦校园生活之余,宁雪还加入了现代舞协的学生社团,“复旦学生学习非常厉害的同时,跳舞也都非常厉害,我也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亲姐姐宁月也一直在和妹妹宁雪分享在复旦的生活,耳濡目染下,妹妹决定放弃去其他国家留学,也追寻着姐姐的足迹,坚定地报考复旦大学。
今天姐姐和爸爸也陪同宁雪报到。“我是非常骄傲的,两个孩子能上中国这么好的大学,希望她们好好的。我非常爱中国,也非常爱我的姑娘们。”爸爸一边说还一边激动地抹了抹眼角,在给两个女儿一人一记的温柔“摸头杀”里饱含着深沉的父爱。爸爸透露,连他自己都很想来复旦大学。现场,他还许下心愿:在女儿们毕业之前,自己能来复旦读个研究生,续写一家人的复旦情缘。
记者了解到,复旦大学在留学生公寓一楼大厅设置了报到点,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留学生新生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此外,外国留学生工作处还在正门设置了外国留学生引导点,协助新生使用复旦生活码,为他们指引路线、解答疑问。
细化迎新服务,让新生们顺利开始新生活
为了提升报到体验,复旦大学各部门各院系多方协同,完善迎新流程、细化迎新服务、创新迎新内容,为新生办实事、解难题。
志愿者为新生报到提供指引服务。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
本次迎新过程中,团委、书院、院系还招募了数百位志愿者,在咨询答疑、指路引导、秩序维护、站点指引、物资准备、活动策划等工作中各司其职。团委、学生会志愿者在校园周边地铁站为新生进行引导,并安排接驳车往返于学校各区域和地铁站,为新生运输行李提供便捷服务,同时在校内提供咨询、指引道路等服务,通过三轮车、小推车等为新生搬运行李等。
为了简化报到流程、提升报到体验,学工部、医学学工部、保卫处与信息办联合,将迎新工作关口前移,提前发布报到信息,学生可以通过迎新系统、官方推送查询宿舍安排以及各园区专用新生通道位置,对报到路线做到心中有数。为支持最新的新生出入校管理,信息办协助保卫处,于四校区“新生专用通道”和“车辆缓冲区”分别部署了新生专属认证设备,新生使用事先领取的虚拟校园卡扫码入校,极大地提升新生报到效率,避免拥堵的同时也保证老生入校的顺畅。
头图为复旦大学迎来2024级本科新生。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