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涉及校园的电信网络诈骗中,哪些类型的案件最为高发?杀伤力最强?9月12日,记者从上海市反诈中心了解到,最新的校园发案态势通报已出炉。
经市反诈中心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报在校师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下降13.5%,案损同比下降41.9%,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其中,涉及大学生、中小学生、中职院校生、教职工四类人群。
其中,大学生群体占被骗师生总数的占比最高。从发案情况来看,网购类是占比最高的案件类别。大学生群体往往容易被“演唱会门票、低价二手物品、稀有游戏装备”等关键词吸引,切记一定要在正规平台交易,不轻信“免费、低价转让、内部渠道”等话术。其次是投资理财和刷单,占比均较高。
中小学生群体,发案占比最高的也是网购类,但是跟大学生不同的是,“免费游戏皮肤、明星限量周边”这样的幌子对中小学生最有吸引力。同时,中小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知有限,容易随意点击弹窗广告,辨别真伪的能力较弱,更容易被骗子操纵,因此,冒充客服类诈骗也是占比较高的一类。
中专职校学生群体发案情况与中小学生类似,其中,刷单的占比明显高于中小学生。刷单作为电诈之王,层出不穷的组合方式,令人眼花缭乱。平台做任务,点赞领红包,同城交友,无门槛兼职等等。记住:在网上凡是让你先垫钱的,都是诈骗。
教职工发案情况,跟学生群体明显不同的是,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是教职工发案最高,也是杀伤力最大的诈骗类型。有的被害人不仅被骗所有积蓄,甚至还问亲朋好友借钱,去网络平台借贷,背上一身债,非常可怕。
反诈中心提醒学生朋友:不要因为蝇头小利,出借出租出售电话卡、银行卡、QQ微信号、收款码等金融、通讯工具;更不要兼职“刷流水”“代劳取款”“转寄黄金”等可能涉及转移涉诈资金的违法犯罪行为,不做电诈工具人。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