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桌好饭好菜,桌前坐满老人,每逢佳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的“新旺美食林”餐厅里总是热热闹闹的。这是店长俞迎春又邀请社区高龄、失独、独居的困难老人到饭店过节了,这一做就是20年。
俞迎春长期用爱心服务社区,给急需帮助的老人免费送餐,曾先后获得静安区道德模范、上海市“慈善之星”、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等荣誉,也感染着社区其他人和他一起为社区出力。“我深深地明白,每一个老人都需要关爱关心,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关爱他们就是关爱未来的自己。”他说。
解决困难老人吃饭问题
2000年,俞迎春夫妇怀揣500元现金,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来到岭南路开了一家餐馆。为了节省成本,俞迎春和妻子都在店里做事,俞迎春负责进货、迎宾、跑堂,妻子负责点菜、收银、拖地。就这样,新旺美食林的生意逐渐做了起来。
2004年,俞迎春向临汾社区提议要邀请困难老人到饭店过节。时间长了,俞迎春逐渐发现有些老人总是缺席,后来得知这些老人或是摔倒骨折、或是卧病在床,走路、出门并不方便,甚至吃饭成了问题。俞迎春想为这些老人再多做些事,妻子、孩子也非常支持,于是,2017年初,俞迎春向社区提出了第二份提议——给急需帮助的老人免费送爱心餐。
俞迎春邀请老人们免费聚餐。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
餐馆附近的岭南路700弄居委会通过实际调研,为他梳理出了每月最急需帮助的老人名单。起初,俞迎春只有能力送一份餐;后来,他能够同时帮助五位老人了。
朱老伯是小区的“五保户”,几个月前生病做手术后没有办法行走,多亏有俞迎春送饭上门;张阿姨腿上有疾,已经8年多没有下楼了,俞迎春为她送餐半年多。“俞迎春不仅不收钱,还非常细心。我姐姐牙齿不好,排骨啃不动,他就做肉圆。”张阿姨的弟弟说道。
借送餐的机会,俞迎春也关照着老人们每天的生活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解决或向社区汇报。不久前,给一位老人送饭时,俞迎春还没进门就闻到糊味儿,原来是老人忘记关火炉了,他及时上前把火炉关上,避免了一场潜在的危险。
从“实践者”到“带头者”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2020年,新旺美食林在静安区各部门以及临汾路街道的帮助下,成为了社区长者食堂,为更多周边老人提供方便实惠的用餐选择。
俞迎春正在装盒饭。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
俞迎春不仅自己热心社区公益事业,也以实际行动引领着更多人向善向上。身为临汾路街道餐饮行业联席会会长,俞迎春时常发动辖区内餐饮单位一起加入到为老服务中,如今已有六七家企业响应了他的号召。
俞迎春餐馆隔壁包子铺的郭老板拿出包子捎带给用餐老人,从去年开始,至今做了一年多;在岭南路上班的罗维维,受俞迎春做好事的影响,来到需要帮助的社区老人家里,帮其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理发店职工也主动要求加入,定期免费为老人提供免费理发服务。甚至某皮革制品公司的老板,其公司在离临汾较远的闵行区,却通过岭南路700弄居委会执意每月都要把价值数百元的爱心米和油,送给社区困难老人。
名厨象山海鲜店老板常彬这次中秋节邀请了10名独居老人来店里吃团圆饭,这也是他开展这项服务的第二年。“以前我也有过前往养老院为老人送节日慰问的经历,但没有长期坚持下来。了解老俞的故事后,我非常有感触,数十年如一日地做好事真的不容易,很佩服他。”常彬表示,“在社区这么多年,很感谢周边居民的帮助和支持,我也一直想着如何更好地回馈社区。我也向老俞取了经,未来想要为更多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头图为俞迎春为老人送饭。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