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对新人共同缔结爱的誓约!“百年杨浦·百年好合”集体婚礼举行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4-10-09 20:30

摘要: 18对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优秀青年用一场集体婚礼共同缔结爱的誓约。

10月9日,2024年“百年杨浦·百年好合”集体婚礼暨杨浦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改建启用仪式举行。18对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优秀青年用一场集体婚礼共同缔结爱的誓约。


1935年4月3日,“上海市第一届新生活集团结婚典礼”就是在位于杨浦江湾的旧上海市政府大礼堂(现为上海体育大学绿瓦楼)举行的,57对新人结成佳偶,这也是上海历史上首届集体婚礼。


今天仪式上,通过一部婚姻文化主题宣传片和一场婚礼年代秀,展现了婚俗文化随时代发展的演变,还原了各年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和睦家庭的期待。新人陶先生表示,自己是一名军人,三年来杨浦见证了他和妻子的爱情开花结果,他们也决定将人生大喜事定在杨浦。


在现场,记者还偶遇了一对“钻石婚”伉俪,两位老人今年已经90岁了。有意思的是,丈夫贾起民告诉记者,夫妻俩都是复旦大学物理系的教师,妻子还是自己的“学妹”,“从复旦毕业后留校工作,成立了家庭,一转眼60多年过去了。我们凡事有商有量,形影相随,既是工作的搭档,又是生活的伴侣。”


据了解,此次全新亮相的杨浦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位于长阳路1111号,寓意婚姻路上“一心一意、一生一世”。门头选用中国传统红色系,组成半圆形鸾凤和鸣门。幕墙外侧贴有象征着“喜事临门”“比翼双飞”的喜鹊与彩带,独特亮眼的外观成为了众多新人心目中的“网红打卡地”。


场馆共有上下两层,一楼主要设有结婚登记、离婚登记、收养登记、婚姻文化展项和婚姻家庭辅导等区域,二楼设有2个结婚颁证厅和婚姻文化展示区域。每一间结婚登记室都是圆弧拱门设计,既像“家门”,又像“洞房”,还都有自己专属的名字,分别是“天作之合”“心心相印”“永结同心”“佳偶天成”“琴瑟和鸣”等。

图为婚姻文化展示区藏品。杨浦区提供


不仅如此,通过运用多媒体数字技术,将“家庭家教家风”的精神内核融入展陈脉络中,让新人在这里分享爱情的甜蜜喜悦,感悟婚姻的“柴米油盐”。婚姻文化展示区有很多承载着爱与回忆的“宝贝”,包括保存完好的上世纪50年代的订婚证、结婚证、老照片,还有带囍字的喜糖罐、食盒、茶叶罐等,它们或许并非价值连城,但却将一代代人的家庭故事凝结其中,定格了不同年代婚姻家庭生活的美好时光。


头图为正在分享甜蜜的新人。劳动报记者 罗菁摄影


摄 影:罗菁
责任编辑:郭娜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出门就是公园绿地!破烂的“孤岛房...

节后首个工作日天气转好!秋高气爽...

暴雨蓝色预警解除!今天下午到明天...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