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开炉,药香扑鼻!养生季拉开序幕,上海各家中医医院架起紫铜锅现场熬膏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蓓 发布时间:2024-11-07 19:19

摘要: 海派膏方文化被列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热气腾腾的车间内,随着浸泡6个多小时的第一批膏方药材正式入锅,100口紫铜锅的炉火熊熊燃烧,经过老药工们的不断搅拌,一阵阵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制作间内的温度一会儿就达到了40℃……已到立冬,一年中的养生季宣告正式启幕,沪上各大中医医院纷纷开炉熬起了膏方,医院内药香扑鼻。


古法炮制技艺让医院里药香扑鼻


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每年秋冬,院内就会支起一百口紫铜锅一起熬制膏方,盛大的场面已成为海派中医文化的一面旗帜。


“很多地方的膏方都是流水线上操作,电脑控温,一体成膏,效率是高了,但老中医的传统也慢慢流失了。”岳阳医院膏方制作室里,经验丰富的中药师朱晓春正在用竹搅片翻着紫铜锅里的药材,他告诉记者,岳阳医院始终坚守古法炮制工艺,用紫铜锅煎煮,分七个步骤:配方、浸药、提取、浓缩、收膏、分装、晾膏。这七个步骤需要一天半到两天时间,最终出炉的是一人一方、原汁原味的岳阳膏方。


在曙光医院的膏方开炉仪式上,众多上海市名中医和市民齐聚一堂,沉浸式体验这一传统技艺。自2022年冬令以来,曙光医院始终坚持用最传统、经典的古法炮制技艺制作冬令膏方。在这个海派中医的发源地,这一做法为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增添了一抹亮色,也收获了大批热爱养生文化的中医“粉丝”,吸引他们前来打卡“吃膏”。


在曙光医院膏方制剂室内,近60只紫铜锅整齐摆放,药师们用竹搅片翻着紫铜锅里的药材,蒸腾的热气裹着浓郁的草药香。据介绍,开炉当天这里将收膏约120料。截至目前,2024年曙光医院膏方预约量已超5000料,首批近2000料已在逐步制作中,一周时间左右,一料料饱含着中医专家仁心智慧、制剂药师匠心技艺的膏方就会送到市民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缕“膏香”还飘到了第七届进博会的现场。11月7日在进博会非遗客厅,曙光医院传统医学科主任窦丹波教授和治未病中心主任张晓天教授正向世界宾朋展示海派膏方文化和其中蕴含的养生智慧。这已经是海派膏方这一非遗项目第四次走进进博会的展厅。


熬膏要“讲究”,效果才能到位


上午10时许,第一批膏方的“头汁”煮好了。朱晓春介绍到,取出药汁后,再继续煎煮、压渣提取“二汁”,“头汁”“二汁”合并放置在容器中沉淀。为什么要压渣?老药师娓娓道来,“很多有效成分都含在药渣里,只有榨得干干净净,才对得起定制者花的钱。”


明天,首批膏方将进入收膏阶段。收膏前,药师还会按照处方,依次兑入阿胶、鳖甲胶、黄明胶等胶类、黄酒和糖类,还有各种珍贵的细料,如虫草、人参、鹿茸等。文火熬制中,黑色膏体逐渐变稠,用竹板挑起膏体检查,能滴下成片,也就是“挂旗”,才算收膏完成。随后,经过分装和晾膏,就大功告成了。

岳阳医院紫铜锅熬膏场面壮观。院方供图


“民间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少病痛’的说法。”上海市名中医、岳阳医院血液内科首席专家周永明主任医师告诉记者,“随着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提高,膏方进补也越来越受到普通百姓的关注。膏方具有滋补强身、抗衰延年、防病治病等多种功效。在冬季使用膏滋药加强相关脏腑的化生能力,充实一年中消耗的精、神、气、血、津、液等,在充实正气的同时,可祛除病邪,达到延缓衰老、减轻疾病的目的。”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规律而定的中医养生原则,膏方正是适应冬天气候环境养生方法。”岳阳医院老年病科首席专家陈咸川主任医师介绍到:“膏方的主要作用是扶正补虚,作为我国冬令进补的传统保健药剂,在冬令闭藏时节对多系统的疾病都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帮助广大市民防治疾病,改善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今年,岳阳医院膏方门诊预约已近万人次。岳阳医院院长周嘉介绍,“岳阳膏方”是由几代中医薪火相传、积累了名医专家临床经验创立的传统中医特色品牌,深受百姓喜爱,现在每年基本要制作2万料。


据曙光医院院长房敏介绍,2013年“海派膏方文化”被列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这一非遗项目保护单位,曙光医院率先成立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膏方文化”工作室,积极探索研究与推广联动的非遗传承创新模式。10年间,工作室持续开展海派膏方文化的调查、挖掘、收集、整理,充实项目文字和图片基本档案。对与膏方历史发展情况相关的各类传承谱系、手稿、出版物、研究文献、工作记录等档案资料进行重点关注,内容丰富,拥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像和资料。


头图为进博会非遗客厅里的膏方文化展示。曙光医院供图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岳阳医院新门诊综合楼投入使用,车...

“病人又回来了!”上海医院近期门...

2022年的第一炉膏方下锅!百口...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