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120只科研用非洲爪蟾经上海海关所属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以下简称“浦东机场海关”)查验后,被运送至位于上海金山的隔离场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待隔离检疫完成后,将被投入科学研究中。
近年来,随着国内生物科学领域科研产业快速发展,实验动物进口需求激增。据统计,今年前6个月,上海海关已累计监管实验鼠、非洲爪蟾等实验动物进口568.6万元,同比增长1.4倍。
本次进口的非洲爪蟾在科研中是一种模式生物,因其胚胎大、易观察、体外发育且繁殖周期短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为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浦东机场海关提前对接企业,详细了解进口非洲爪蟾的申报信息和运输计划,并据此制定专项口岸查验方案。在货物抵运后,现场关员严格按照系统布控指令和方案开展查验,确保每个环节精准衔接、高效运作,保障进口实验动物安全快速通关。
“为保障动物健康安全,我们还特别优化了查验场地环境,配备专业设备系统和智能监控设施,实现‘无害化、洁净化、智能化’管理。同时,考虑到活体动物运输的特殊性,主动靠前服务,开通‘随到随查’绿色通道,最大限度缩短通关时间,确保实验动物全部存活送达隔离场。”浦东机场海关物控查检一处查验五科副科长李青龙介绍,“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进出境动植物检疫监管模式,在严守国门生物安全底线的同时,全力支持科研急需物资高效安全通关。”
头图为上海海关保障上海口岸首批非洲爪蟾进境。上海海关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