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夏生活|来自老祖宗的智慧!向古人学习来的消夏避暑指南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5-07-22 18:40

摘要: 感受古风的同时,请务必结合现状理性思考哦!

“人类无法在不开空调的世界里生存”——这几乎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的共识。但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一下:如果穿越到了唐宋,正值三伏酷暑,那该怎么活下去?别慌,翻开古籍,我们会发现:尽管没有冰箱空调,老祖宗照样日子过得很讲究、很清凉。


饮食篇:从皇家赐冰到民间解暑神汤


别以为古人只能靠风扇硬撑,其实早在《周礼·天官》里就有记录帝王在夏季向臣属赏赐冰块的传统礼仪制度,妥妥的“体制内清凉”。据《东京梦华录》中的描述,唐宋时期民间就搞起了“制冰买卖”,富人家甚至能饮冰镇葡萄酒。


没有雪糕奶茶,但古人早就玩转了各种消暑美食。他们会把应季水果浸入井水冰镇,在饮食上,绿豆汤、酸梅汤、荷叶粥、凉拌藕片,都是消暑食谱里永不落幕的顶流。


今天可抄作业:把冰可乐换成绿豆汤,或者煮一锅酸梅汤,冰镇后缓缓饮下,我就是夏日清凉小药王。


起居篇:没有空调靠什么睡着?


盛夏之夜,古人怎么入睡?答案是三件宝:竹床、瓷枕、蒲扇。《清嘉录》有记江南百姓于堂中设竹榻、备瓷枕,夜晚窗外水汽蒸腾,屋里却“如林下清凉”。民间夏夜常在庭前洒水、挂水帘,一场“人造降温秀”信手拈来。


今天可抄作业:竹凉席+电风扇就能复刻古人combo。怕热星人还可以DIY喷雾水帘,打造“平替版微型水冷系统”。


建筑篇:避暑靠设计,古人可不傻


南方古宅为什么总有天井、回廊、绿植?答案是:自然通风降温。岭南的“冷巷”利用窄巷风压差快速排热,妥妥的“古代风道工程”;皇帝则挥金万两修建“避暑山庄”,皇家全家打包“北漂”避暑。


普通百姓靠“近水楼台”:河边泡澡、井水浇头、夜晚划船赏荷,《梦梁录》里记载七月水上赏荷“万舟齐发”,热归热,但热爱生活的精神不倒。


今天可抄作业:在家多布绿植,清晨开窗换气,晚上去公园乘凉赏荷,别老窝在空调房里玩手机啦。


精神篇:清心即凉,文人不靠电也能爽


最神的是文人。他们根本不靠电——靠心态。“心静自然凉”不是空话,王维就曾抱琴入林,晋代名士嵇康在《养生论》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心中仿佛藏着冰块,自然不怕外界炎热。古代文青们修身养性,一杯淡茶、一卷诗书也能忘却热浪滚滚。


今天可抄作业:大暑这天不妨放点音乐、摊一卷喜欢的旧书,心凉了也就不觉燥热了。


结语


在没有压缩机制冷、没有冷饮连锁的时代,古人靠智慧、靠节奏、靠对自然的适应,优雅地度过每一个“人要熟了”的日子。所以,当你在大暑这天喊“热死了”的时候,不妨也试试用一点古法智慧,来抵御现代高温的魔法。


划重点!我们学习古人的避暑方法,是为了寻找一种“生活智慧的启发”与“消夏情调的参考”。现代气候条件与古代完全不同,持续高温或者暴晒下,空调、等现代手段依然是保护健康的必要工具。请切勿盲目为了模仿古人硬扛高温,以防中暑或热射病风险。


感受古风的同时,请务必结合现状理性思考哦!


头图来源:图虫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亩产翻番的“神器”出问题了!电力...

入伏“清凉”开场!今年伏日只有3...

高温明日暂停!台风有动静了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