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溪水里泡上大西瓜和饮料,岸边搭天幕吃烤肉,炎炎夏日,三五好友带着孩子一起溯溪露营成为暑假里的热门活动,但是这清凉背后潜藏着不少安全隐患,家长需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这是被什么虫咬了?”在社交媒体上,有网友发帖询问,并晒出了女儿整条腿都被叮咬红肿的照片。在树林、草丛和溪水中,可能会藏有一些毒性较强的蚊虫。比如,皮肤被恙虫叮咬后,会产生焦痂,恙虫病潜伏期为4-21天,首发症状是高热,除了眼睛红,还会有皮肤红肿、四肢麻痹、恶心嗜睡等症状,严重者会多器官功能衰竭致死;被蜱虫叮咬后,叮咬部位会出现皮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如果突然发烧、疲倦、肌肉痛、皮肤有红色瘀斑,而且近两天在草地上坐过,要立即去医院看急诊,并把这个情况告诉医生。此外,还有比较常见的隐翅虫,如果发现隐翅虫爬在皮肤上,不要拍或碾压,应该把它弹走。
为了避免虫咬风险,在露营时,最好是穿浅色长衣长裤,扎紧袖口、裤腿,别穿凉鞋、拖鞋、露趾鞋。涂驱虫产品,比如避蚊胺、避蚊酮等,喷在皮肤和衣服上,避开伤口、眼、鼻、嘴、耳等特殊部位。回家后检查、清洁全身,仔细检查看看有没有小红点和肿包;如果身上突然多出“黑痣”,一定要反复确认是不是蜱虫。
除了被蚊虫咬,在溯溪时要注意,看似平缓的溪流可能存在深浅突变的 “暗坑”,水底的碎石、青苔容易导致滑倒摔伤。部分溪流因地形形成隐蔽漩涡,水流速度远超目测感受,孩子一旦被卷入很难自主挣脱。此外,野外水域水温偏低,长时间浸泡可能引发腿部抽筋,若处置不当极易发生危险。
为确保安全,建议家长提前勘察场地,避开水流湍急、水下情况复杂的区域,游玩过程中,家长需全程紧盯孩子,保持一臂之内的监护距离,切勿因看手机分心。
除此之外,溯溪时也有很多人习惯将瓶装水、饮料放入溪水中降温。但在溪水、河流中有各种微生物、病原体,水果、饮料等浸泡其中,寄生虫可通过瓶口慢慢渗入,也可能通过水果表皮破损处侵入水果内,防不胜防。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