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今年全国生态日的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天上午,以“江海联动 城乡安全”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生态文明大讲坛暨第228期上海科普大讲坛举办。本次活动特邀院士在内的专家团队,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共同探讨生态文明建设前沿议题,向全球展示中国超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长于贵瑞院士在视频致辞中指出,本次活动是中国生态学学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传播的重大举措,也是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开展的一次重要生态科普活动,以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在现场致辞中表示,上海城市生态关系到整个长三角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美丽中国”宏伟蓝图的关键一环。作为城市生态文明的“科学大本营”与“绿色充电站”,上海自然博物馆一直把“传播生态智慧、点燃绿色未来”当作头等大事,通过主题展览、教育活动等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成为激发市民“生态自觉”的超级策源地。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碰撞智慧火花、分享实践经验、共绘美好未来,一起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上海贡献力量。
开幕式后,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原所长桂建芳,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陈家宽,上海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峻,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分别作题为《长江十年禁渔的生态智慧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要高度重视科普教育——长江大保护与我们的科普野外考察案例》、《城市鸟类多样性观测的公民参与》、《恐龙展中的生态故事》的生态科普报告。四位专家从水生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教育实践、科学传播等多重视角,深度诠释了生态文明理念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路径。
陈家宽表示,科普的重要意义绝不亚于科学研究,公众对长江大保护的认知极为重要。“长江过去受到破坏,这不是一个人造成的。”陈家宽说,“生态文明建设跟公众息息相关,相关科普让公众知道每个人的历史责任。”
头图为活动现场。劳动报记者王嘉露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