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八成市民关注饮料含糖量,无糖或低糖饮料已成上海市民消费主流选择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于玘珺 发布时间:2025-09-04 13:59

摘要: 健康政策与消费意识逐步转变为减糖消费趋势。

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同时也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市爱卫办、市健康促进中心最新开展的市民预包装饮料购买行为调查结果显示:超六成市民经常购买预包装饮料,近八成市民关注饮料含糖量信息,超五成市民选择无糖或低糖饮料——无糖或低糖饮料已成为预包装饮料消费主流选择。


超八成年轻人经常购买饮料

茶饮最受欢迎


此次市民饮料购买行为调查重点聚焦市民对含糖饮料的选择偏好、关注度和消费态度。调查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共计10695位市民参与。


调查结果显示,市民购买饮料的行为较为普遍。从市民购买饮料的频率情况来看,有超六成(62.4%)市民“经常购买预包装饮料”(3天/周及以上),30岁以下年轻人中经常购买的比例高达82.6%。


对于饮料的售价及包装规格,超六成市民偏好价格在3-8元的饮料,超五成市民偏好包装规格在300-500毫升的中瓶装饮料。


最受市民喜爱的前五位预包装饮料类型,分别为:茶饮料(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碳酸饮料(如可乐、雪碧等),包装饮用水(如纯净水、矿泉水等),果蔬汁类及其饮料(如纯果蔬汁、果蔬汁饮品等),特殊用途饮料(如营养素饮料、运动饮料等)。男性喜欢碳酸饮料及特殊用途饮料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而女性喜欢果蔬汁类及其饮料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青年群体更偏好碳酸饮料,中年群体更偏好茶饮料,老年群体更偏好包装饮用水。


饮料的健康属性影响市民选择

三成人愿为低糖饮料付更多钱


从市民对饮料含糖量的关注度来看,近八成市民(78.7%)比较关注饮料的含糖量信息,并尽量选择无糖及低糖饮料,且更偏向于茶饮料及碳酸饮料。超五成(53.4%)市民选择低糖饮料或无糖饮料,偏好高糖饮料的比例较低,仅为5.4%。


从不同人群来看,女性偏好高糖饮料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青年群体对饮料的含糖量接受度较宽,对于含糖饮料的接受度高于其他年龄段;中年群体偏好低糖饮料;老年群体偏好无糖饮料。


据研究团队线下观察,同一品牌、同一系列、同一规格的饮料,无糖或低糖饮料的售价略高于含糖饮料的售价。而线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三成(27.1%)市民明确表示愿意为无糖或低糖饮料支付更高价格。


同时,市民对不同类型饮料的含糖量偏好存在差异,茶饮料中购买占比较高的是无糖饮料(44.8%)及含糖饮料(41.3%);碳酸饮料中购买占比较高的是含糖饮料(46.9%)及低糖饮料(30.2%);果蔬汁类及其饮料中购买占比较高的是含糖饮料(86.4%);特殊用途饮料中购买较多的是低糖饮料(59.9%)。


调查显示,市民选择无糖或低糖饮料的原因,主要是担心糖分摄入过高影响健康(39.7%)、个人口味偏好(31.6%)、以及控制体重或身材管理需要(20.3%),市民选择含糖饮料的原因主要是喜欢甜味带来的愉悦感受(44.2%)、习惯饮用含糖饮料(31.2%)。


对于含糖饮料的消费态度,市民表示个人口味喜好(63.5%)、饮料的健康属性(60.6%)以及品牌知名度(59.1%)是影响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近五成(47.8%)市民表示会因饮料含糖量标注不够清晰而放弃购买。近四成(39.5%)市民表示会因为饮料的健康宣称(如“富含膳食纤维”)增加购买意愿。八成以上(86.0%)市民表示当前无糖或低糖饮料的品类比较丰富,基本能找到想要购买的类型。


上海“饮料减糖”行动不断深入

含糖预包装饮料线上销量下降


近年来,含糖饮料过量摄入已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显示,全球每年有120万人死于过量摄入添加糖导致的疾病,每天多喝1罐含糖饮料可使肥胖风险增加27%,2型糖尿病风险上升22%。过量摄入添加糖还可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龋齿等多种健康问题。


作为全国首个试行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的省级城市,上海于2023年率先在部分商超、便利店试点使用健康提示系统,并于2024年发布《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制作样式及设置指南(试行)》,提醒消费者关注饮品糖含量;2024年初又建立了国内首个饮料营养分级算法及“营养选择”标识,在2万多家餐饮门店、外卖平台、连锁超市等推广应用,直观指导消费者选择健康饮品。随着“体重管理年”活动全面启动,本市进一步推动饮料减糖行动规范化、制度化,助力市民健康体重管理。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团队基于某头部电商平台上海预包装饮料销售数据研究发现:2019-2022年含糖饮料销量保持高位,季度平均销量为299.8万件,但2023年-2024年季度平均销量降至83万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健康政策与消费意识逐步转变为减糖消费趋势。


上海含糖饮料消费趋势总体向好,但仍需持续努力。市爱卫办、市健康促进中心向广大市民呼吁:关注营养标签,少喝含糖饮料,勿让甜饮变“糖衣炮弹”。


头图来源:图虫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40万本体重管理“小百科全书”全...

让16岁知道“青春本就好看”,让...

国家喊你来“减肥”!上海发放体重...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