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7日,“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在上海开幕。大赛以“智能科技”为桥,以“国防教育”为魂,引导广大青少年在探索时代前沿技术中近距离领悟国家安全,点亮国防初心,推动国防教育向“科技素养”与“国防意识”融合培养纵深发展。
大赛设有光纤遥控飞行挑战赛、地面反无人机群挑战赛、空地无人协同对抗赛、无人车集群竞速赛、陆空联合保障运输赛等五大赛项。
赛事设计充满创新性,除了传统无人机手动操控竞技外,诸多赛项都对比赛用机用车的自主控制功能给出较高分值,间接促使选手在自动化方面着力。赛项设置也侧重实用性,比如光纤遥控飞行挑战赛,对选手现场处置光纤缠绕与折断“特情”有专门的考验,这与实战中光纤无人机因断线而失控的情况紧密相连。赛场设置同样贴近实战,陆空联合保障运输赛中,参赛无人车须在无人机侦察、空运协助下完成任务,而且“不能走回头路”,一步踏错,就将失去胜算;地面反无人机群挑战赛,跳出过去“敌我不分”的全面电子压制模式,要求选手用水弹来模拟摧毁来袭无人机,而且限制最大载弹量,对参赛队的精确打击提出更高要求,符合实战中“用最少弹药拦截最多目标”的情况。
此外,从参赛队伍的阵容看,军地高校和职业技校都有队伍参加,且参赛队背后都有专业学科做支撑,客观上反映了我国无人系统技术教学水平。
复旦大学微电子专业的姚翌之参加无人车集群竞速赛,负责编写无人车队形编组代码。他对无人系统的兴趣源于校园社团活动,喜欢上了跨学科协作,“我曾通过嵌入式开发,将芯片移植到机械上,让原来普通的机械去执行复杂任务”。如今,作为参赛队里的“改装圣手”,姚翌之的任务是如何让参赛的3辆无人车流畅实施行进间队列变换,“我琢磨怎么让无人车有‘脑子’,让其本能地去组队”。“我让一辆当‘指挥长车’,其他当‘僚车’,用代码把指令写入‘长车’芯片,由它指挥‘僚车’同步运动”。这一方案获得评审专家好评,指出这一思路反映了无人装备集群的发展潮流。“或许今天我们的作品有些稚嫩,但随着经验积累,我们有信心把创新成果应用到国防建设与社会发展中,那将是莫大的光荣。”姚翌之说。
本次赛事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全民国防教育局)、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政治工作局指导,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兵工学会主办,上海市委宣传部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承办。
头图为比赛现场。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