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超额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上海今年在居民小区和重点公共场所增配8000余台自动体外除颤器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蓓 发布时间:2025-10-29 18:48

摘要: 本市每年约2.8万例院前心跳骤停事件中,有七成发生在居民社区。

上海市卫健委10月29日透露,上海今年已完成安装自动体外除颤器(简称AED)8190台,提前超额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工作任务。


广泛配置、普及使用AED是为大量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根据近年数据显示,本市每年约2.8万例院前心跳骤停事件中,有七成发生在居民社区。为了让更多居民在社区内就能便捷地获取到AED这一救命设备,在关键时刻为患者争取宝贵的“黄金四分钟”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上海积极推进将“在居民小区和重点公共场所增配AED”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2025年计划在居民小区和重点公共场所增配7500台。


按照计划,本市1000人以上人口规模的居民小区(占比约50%)至少配置1台AED,并统筹在其他重点公共场所增配设备,到2025年底,本市AED配置水平超过50台/10万人,全年共需新增配置AED设备7500台,其中居民小区作为AED定点投放的核心区域。


目前,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已申报建设本市“AED一张网”项目,探索构建覆盖全市的AED一网统管平台AED。积极推进电子地图开发,将尽快实现电子地图功能的上线,功能接入随申办。


10月10日上午,杨行镇康桥水都居民区活动室一位年约七旬老伯突发心脏骤停,失去意识。该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吴佳在同事的帮助下,立即使用周边配置的AED对老人实施除颤急救与心肺复苏。经过及时的救助,以及120及时转诊,患者情况终于趋于平稳,逐渐恢复了自主心跳,随后被送往附近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发生在杨行镇的这一幕,是AED成功从死神手中争夺生命的故事之一。


记者走访浦东获悉,该区今年完成了1500台AED的配置,配置点位主要分布在居民小区的岗亭、门卫室等,满足居民24小时可随时取用。明年浦东计划2026年新增1400台AED,年底前配置超过75台/10万,重点推进落实1000人以下人口规模的居民小区配置AED。2027年新增900台AED,年底前配置超过100台/10万人,重点推进落实2000人以上人口小区根据人口规模数适当增配及推进相关重点公共场所增配。


头图为社区新增的AED。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一场教科书般的成功急救!假如遭遇...

当发生高以翔这样的突然昏死,附近...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