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记忆 |刘翔:上机厂——我的“阿勒泰” 刘翔

来源:劳动报 作者:刘翔 发布时间:2025-08-12 13:32

摘要: 头图为作者刘翔漫步在上海机床厂中央大道,追寻往日的时光

自从笔者在《劳动报》开设“工厂记忆”专栏连载后,不断有朋友问我:“兄弟,侬又没有在上海机床厂工作过一天,怎么写起这家工厂‘嘎扎劲’?”对此,我还真三言两语难以说清,只是淡然一笑:“我是上机厂职工子弟啊!”回望我的青少年时代,自己居住、生活、学习、社交、娱乐的时空十分逼仄,15分钟的生活圈都是围绕着上机厂在转圈圈。回望昔日该厂曾经的辉煌岁月,我只是以当年一个小小少年、一名上机厂职工子弟的视角,重新捡拾起遗落在上机厂的旧梦。



今日的上海机床厂


连载文章刊发后,很快就有朋友笑侃道:“刘翔,你不仅是上机厂人的儿子,也是上机厂人的女婿啊!”此话不假。我的岳父母等亲属曾经有5人在上机厂工作过。岳父是上机厂的离休干部,曾任厂教育科副科长,岳母曾是厂夜校的教师。作为一名从小就“厮混”在上机厂的职工子弟,我只是倾情写下深埋在内心多年,对曾经享有制造业“共和国长子”盛名的上机厂的那份情愫,感谢《劳动报》激活了我的工厂记忆。每次翻阅父亲珍藏了60多年的上机厂赠给他的纪念册和日记本,在父亲日记的字里行间总能触摸到他对上机厂的那份深情。每年上机厂的一些老领导、老职工举行聚会活动,我驾车送父亲去参加时,目睹这些曾经为上机厂的辉煌而洒下心血与汗水的老同志欢聚一堂,我作为一名上机厂职工子弟,便会情不自禁与他们一起怀恋、一起激动。而每当听到他们说起,又有一位老上机厂人走了,参加聚会的人每年都在减少时,我都会和他们一起唏嘘、一起伤感,因为我早已是上机厂人的一分子。



作者刘翔父亲和工人在一起



1982年12月16日上海机床厂党委任命父亲担任二工段党支部副书记的批复



1986年教师节上海机床厂教育科、工会给作者刘翔岳父的题词



作者刘翔父亲珍藏的上海机床厂纪念册和日记本


上海机床厂并不是我个人的工厂记忆,而是上海人的集体记忆,更是一代上海年轻人的梦想。想当年,中学毕业时谁如能有幸分配到上机厂这样的“硬工矿”工作,那绝对是无比的幸福。那些年,每天黄昏放学后,我便独自站在上机厂大门口,托着腮帮,目不转睛地盯着运送职工下班的那十几辆解放牌大卡车,从厂区的中央大道鱼贯而出,浩浩荡荡地从军工路驶向全市的各个方向,直至最后一辆卡车消失在视野中,我依然傻傻地呆立在原地,做着“白日大头梦”。梦境中的我,神气活现地站在解放牌大卡车上,高声对车下的小伙伴们吼道:“弟兄们,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一名‘上机厂人’啦!”梦醒时分,我依然沉湎于梦境中难以“归来”。往事如烟不是梦。2018年上海教育电视台《中华传家宝》栏目,以我父亲的那本上机厂建厂40周年纪念册为主题,拍摄了一部《父亲的纪念册》电视片。在上机厂取景拍摄那天,我独自漫步在厂内的中央大道,凝望着四周熟悉的环境,不由深深感到,如果说上机厂是一艘“航空母舰”,那我就是游弋在这艘“国企航母”浩瀚大海中的一叶快乐小舟。“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写到这里,大家应该会明白,为何我没在上机厂工作过,却对该厂爱得如此之深、之切。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个年代,每个年代都有无法逃离的眷恋。当我和几代上机厂人一起重温旧梦时,就是在唤醒那段历史、那份情怀、那种精神。无数历经岁月沧桑的上机厂人,他们是一片淡淡的云、一丝轻轻的风,但云淡风轻的上机厂人,永远是流淌在上机厂岁月河床中奔腾不息的洪流。作为上机厂职工子弟的我,永远无法逃离对该厂的眷恋,总是在督促自己不断走进上机厂前辈无比丰润的精神世界,在他们的生命褶皱里找寻人生情怀、生命真谛。在此,我套用一句北方哥们的话儿说,上机厂就是俺们的“大院”;而用新疆作家李娟的话来说就是,上机厂:“我的阿勒泰”!



作者刘翔父亲(第二排右二)1957年11月和同事一起欢送职工牛奇山到北京工作



作者刘翔父亲(前排右)上世纪80年代与同事兴高采烈地行走在中央大道



上海机床厂颁发给作者刘翔父亲建厂40周年荣誉证书



作者刘翔父亲参加50年党龄老干部茶话会



作者刘翔和父亲一起在共青国家森林公园


(以上图片皆为本文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卓滢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岁时散记 |王萌萌:花木报良信 ...

工厂记忆 |刘翔:红色长廊——上...

城市节拍| 丁言昭:三次穿军装的...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