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草木黄落、虫鸣呜咽,豪横了两月余的酷暑终将式微。残夏与新秋此消彼长的博弈,呈现于天象是别样的绮丽,朝霞柔婉、暮云绚烂,晴空明澈、月夜缠绵;呈现于大地是积淀后迸发的激情,层林渐染、枝头果熟,田野金黄、渔船启航。
这是秋的第二个节气,叫作“处暑”。北方已秋意明显,江南仍暑威残存,白昼烈日炽盛,体感闷热不输盛夏,人称“秋老虎”。但时节更迭乃天律,《月令七十二集解》云:“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祖先为指导农时农事而创立廿四节气的大智慧,从节气的名称中亦可“管中窥豹”。待处暑过,白露至,便是清秋最美时。
沪上秋来含蓄,初始常令人不觉。日复一日、繁忙琐碎的消磨中,日子飞一般溜走,若不拉扯住片段绣以更细密的针脚,生活便将丧失许多滋味与纹理。于是将体察列为日课,尽所能将注意力投注给目之所及的景观与生灵,不想错过一石一木、一花一虫、一茶一饭。
处暑之风,带着几分迟疑与不舍,细嗅之下,依稀能闻见发酵过一般的余夏酒香和势不可挡的秋阳干爽。这风掠过水生植物的纤毫、吹过街巷落叶的缝隙,拂过正盛放的紫薇、朱瑾和日渐饱满的石榴、柚子,携着淡而悠长的秋馨弥散漫延,叫让人生起一种时而怅惘、时而欢喜的难言情绪。
此季湿度较小,偶来阵雨则更助秋意。雨中残荷如鼓、声声清越;雨后寒凉骤深,雁阵北归,所见所闻所感无不销魂。最销魂莫过于秋雨敲窗、雨滴空阶,岁岁听又岁岁伤怀,只觉点点滴滴皆敲打在心头。
古人云“心上有秋”即为愁,回首间见镜中鬓角添白发,遂想起宋代词人蒋捷在《虞美人·听雨》中所说:“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但转念间想到白乐天在《早秋曲江感怀》中说:“……人寿不如山,年光忽于水。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又想到南宋苏泂那首《长江二首》(其二)曰:“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如此吟诵,旋即又释怀了。
此时节暮色来得早了,酉时刚过,夕晖便已斜斜落下,晚霞如印象派画家刮刀堆叠般丰腴,靛青挨着朱红、紫罗兰映衬玫瑰金、雾霾蓝拥抱珊瑚粉……强烈对比与柔和渐变交织,瑰丽炫目如魔法世界的入口。可一想要拍照,无论如何调适,取景框里的色彩都全然不同。彼时方觉,虽常感这肉身沉重局限,却是深受造物主青睐、经受漫长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超能容器”,让我们这躁动多维的灵魂安栖,方能于有限的现实中创造无限的可能。当那变幻不停的锦绣光影漫漶成水墨意象,晨昏交接得以完成。“处暑”也似节气体系中这样一个转换的节点,以种种物候变化提醒我们,夏去秋来、阴盛阳衰,天地间已然奏响了全新的主旋律。
为顺应时令,人们饭桌上的菜色也慢慢改变。邻家老爷叔炖起老鸭汤,以沙参玉竹配佐,文火慢炖半日,盛于白瓷碗中,汤色澄明如有秋月朗照。此汤滋阴清肺、养胃生津,正宜秋季食补。处暑后半程,秋燥渐重、秋凉日深,饮食口味上当减凉增酸,排毒祛湿的空心菜、祛热通便的丝瓜、温润养胃的山药等时令食材,择鲜嫩者清炒,暗合“淡以养生”古训。此季收获的酸甜鲜果尤合秋日颐养之道,如秋梨、葡萄、桃子、苹果等。中医认为,“酸、甘化阴”“酸先入肝,甘先入脾”,秋季食用酸甘之物,可滋肝养脾、补阴养血。
此季最令人鼓舞之景象,莫过于谷穗低垂、风吹稻浪。处暑前后,江浙一带的农田处处是丰收劳作的繁忙景象。收割机轰鸣穿梭后,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稻茬,切割、脱粒、秸秆粉碎抛洒还田一气呵成,稻粒从出料口倾泻而出,在空地上摊平晾晒后颗粒归仓。对比这全程机械化操作的高效便捷,我反倒怀念起多年前在云南红河州大山深处体验过的纯人工收割。
在那于重重高山、陡峭峡谷中开垦出的层叠梯田上,大型农用机械难有用武之地,多数耕作活计至今只能靠人畜合力完成。那年秋收季,我身着彝装,站在及膝泥水中,学着以镰刀收割水稻,只觉得移动步子拔不出脚,割稻秆使不上力,汗水流进眼角顾不得擦,没多久便腰酸背痛起来。与周围正经干活的农妇们比,我笨拙低效,纯属凑热闹,但彝族大姐们不嫌我添麻烦,还以稻田鱼相赠。
暮归晚炊,鱼汤鲜美,野菜爽脆,秋果酸甜。最惊艳乃梯田新米,色泽红亮,颗粒饱满,揭开甑盖之际浓香扑鼻。这种只去除粗糠的胚芽红米,初入口微觉粗糙,细细咀嚼却有远超精制米的醇厚回味,亦保留了植物种子孕育新生的丰沛营养。
正因有过真切的秋收体验,如今也就更能领悟处暑第三候“禾乃登”的真谛。“禾乃登”的“禾”指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之意。对以农耕文明为起源与核心的中华民族而言,“禾乃登”不仅是谷物的成熟、更是岁月的馈赠、汗水的回甘,是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对大地母亲无私生养、慷慨涵容的敬畏与感恩。
处暑之味,极爽利又极温厚,夏之热烈与秋之沉静在此季碰撞,混糅成深情百转、变化万千的语言、笔触和音符,描摹、渲染、演绎出一幕幕酣畅壮美的诗剧。“禾乃登”之丰饶处,金白水清之秋光中,天地间的运动趋向和缓收敛而代谢如常,全新的希望于沉潜安养中酝酿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