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京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厅内,存放着两副德国造的蔡斯军用望远镜。人们只知道它是由当年的八路军正副司令员朱德、彭德怀在抗战时期使用的,但对于它们的来历却一直不是很清楚。23年前,在纪念淞沪抗战65周年的前夕,上海警方历经波折,终于找到当年用省下的糖果钱,购买两副望远镜捐给朱德、彭德怀这对小姐妹。笔者曾采访其始末,如今回忆起来,依然记忆犹新。
求助函,拂动历史的尘埃
2002年6月下旬,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领导接到河北电视台一封紧急求助函,说是他们在拍摄十二集历史文献片《八路军》时从当年上海的一份《大公报》上得知:1937年9月,八路军英勇抗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后,全国人民群情振奋,纷纷捐钱捐物给前线将士。当时有一个叫蒲缉庭的上海市民有两个5岁和8岁女儿,一个叫爱英,一个叫爱美,用平时节省下来的父亲给她们买糖果的400元零用钱(当时能买400担大米),买了两副德国造的蔡斯军用望远镜,捐赠给八路军正副司令员朱德、彭德怀。现在摄制组急需找到这一对抗战小姐妹,但事情过去了65年,当年的两位小姐妹如果健在的话,也该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如今不知两位老人是否还健在?如果健在的话又居住在何处?恳切希望上海警方能帮助查找,同时还附上了一张刊登在当年《大公报》上的蒲缉庭和其两个手捧望远镜的女儿的合影照片。治安总队领导接到这一求助函后,十分重视,立即要求治安信息管理处必须尽最大努力协助查找。
查找工作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摆在民警面前的唯一线索,就是这对一个叫爱英、一个叫爱美的小姐妹及其她们的父亲蒲缉庭的姓名。民警查询相关信息系统后,没有发现叫蒲缉庭的姓名的人。那会不会是姓“浦”呢?民警灵机一动,然后迅速地又在“浦”姓氏中查找,可是还是没有发现叫“浦缉庭”的人。
旧档案,历经艰难找线索
民警经过仔细分析后,认为由于年代久远,这对小姐妹的父亲蒲缉庭很可能已经去世,这样现在的相关信息系统反映不出来的。但是,也许从国民党时期遗留的伪户籍资料中去寻找,在那里或许能寻到有价值的线索。于是,民警赶到坐落在佘山存放国民党时期遗留的伪户籍资料的上海市档案馆仓库,在堆积如山的档案资料中查找着。一个名叫“浦缉庭”的名字终于跳了出来,民警的心中不由一喜。伪户籍资料上记载其解放前曾住在上海市黄陂北路25弄2号,供职于旧上海的滋康钱庄,但有关其家庭成员的记载资料却一无所有。这对于查找爱英、爱美小姐妹仍然起不到一丝作用,更何况“蒲缉庭”与“浦缉庭”是否为同一人还吃不准哩。民警认为不妨先把“蒲缉庭”与“浦缉庭”视作为同一人,然后,根据伪户籍资料上记载的浦缉庭解放前曾住在上海黄陂北路25弄2号的这一线索,再到黄陂北路25弄2号所在的黄浦公安分局人民广场警署保存的解放后户籍资料去找找看,或许能在那里扩大和查找到新的线索。经过几个小时的连续查找,民警终于在人民广场警署库房里找寻到了浦缉庭的老户口簿册。上面记载着浦缉庭此人已于上世纪60年代去世,他确曾在黄陂北路居住过,也确有两个女儿。但户口簿册上记载的其两个女儿的名字分别为浦美英、浦佩英,并不是要查找的叫爱英、爱美的小姐妹。更让民警焦虑的是他们一家人也早已搬离了黄陂北路25弄2号,根本没办法找到她们当面核对。
“蒲缉庭”与“浦缉庭”是否同一人?浦美英、浦佩英是不是当年捐赠给朱德、彭德怀军用望远镜的那对小姐妹?她们现在是否还健在?如果健在又居住在什么地方?一个又一个问号在民警脑海里盘旋。他们猜测会不会当年报道此事的《大公报》记者把“蒲缉庭”与“浦缉庭”和他的两个女儿的名字搞错了?但一切只能让事实证据来说话。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查找到浦美英、浦佩英这两位老人的下落。
在电信部门帮助下,民警得到了浦美英、浦佩英她俩家中电话。至此,抗战时期捐给八路军正副司令员朱德、彭德怀军用望远镜的一对小姐妹终于找到了。
浦美英、浦佩英姐妹和民警在一起
两姐妹,笑谈往事忆父亲
回顾往事,姐妹俩记忆犹新。当她们端详着泛黄的当年刊登在《大公报》上的父亲和她们姐妹俩合影的照片时,显得十分激动。虽因时间流逝,照片已有些模糊,但悬挂在姐妹俩脖子上的军用望远镜,仍依稀可辨。说到父亲浦缉庭对她们的教育,姐妹俩无不为之动容。浦佩英深情地回忆道:“我父亲是个极富有爱国正义感和同情心的人。当年他供职于上海的一家私人钱庄。在我们姐妹俩分别只有8岁、5岁的那年,父亲将我们姐妹俩平时积攒下的糖果钱,买了两副德国造的蔡斯军用望远镜,以我们的名义,捐赠给八路军正副司令员朱德、彭德怀,以表明我们全家支持抗日的决心。同时,父亲想通过此举,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国耻。因为,就在我们向八路军捐赠望远镜的前几天,上海发生了淞沪抗战。父亲所在钱庄被日本鬼子的炸弹炸毁,无数的老百姓被炸死。他自己也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每当想起这些事,我们姐妹俩就为自己当时能把最好的望远镜捐赠给八路军而自豪!为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姐妹俩还告诉民警,当年为了捐赠望远镜给八路军一事,国民党汪伪特务机关还曾想逮捕我父亲。因为,当她们姐妹俩捐赠给八路军的望远镜和父亲的照片一起在《大公报》上刊登后,引起了日本鬼子的极大震惊和恐慌,立即下令汪伪特务机关派人调查我父亲并予以逮捕。因父亲在南京路上的王开照相馆拍过一张生活照,照相馆曾把它摆放在橱窗里展示,汪伪特务根据报纸上的照片,来到王开照相馆,询问父亲的家庭住址。但是,照相馆职工以顾客没有留地址为由,把他们打发走了。后来这位职工碰到父亲,把特务来抓他的事告知父亲,并叫他赶紧逃出去避避风头。从此,为避人耳目,父亲戴起帽子和墨镜,以躲避特务的追捕,终于虎口脱险。如今,这两副军用望远镜,存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厅内,它向人们诉说着那一段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抗日的历史。当年这对小姐妹用积攒下来的买糖果的钱,购买军用望远镜捐给奋战在抗日前线的八路军正副司令员朱德、彭德怀感人故事,已经成为一段不朽的历史佳话。
(以上图片均为本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