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伯康,1910年出生于浙江诸暨的一个贫农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的童年是在砍柴、耕种的农活中度过的,艰辛的生活培养了他朴实坚毅的性格。14岁那年,顾伯康在一家木行当学徒时,因不满木行老板坑害穷人,毅然揭穿后逃到了苏北盐城叔叔处。幸运的是,在叔叔的帮助下顾伯康学会了驾驶汽车,自此他以开车和修车为业,走南闯北。1935年,为了保家卫国,顾伯康选择参军,分配到国民党辎汽兵团驾驶汽车从事运输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辗转回到老家。1946年经人介绍去安徽芜湖,在国民党军政部第三修理厂工作,顾伯康的修车技术一流,曾当过技术员、代理厂长等职务。1947年底,他因不愿随国民党军队到东北去攻打共产党,毅然带领了20多人逃离了修理厂,在第二年春天考入上海公交公司担任司机。
为人一身正气的顾伯康,在公交公司期间,全心全意维护工人利益。在员工福利会理事会竞选中,他被大家推选为司机理事。在罢工发生后,召开理事会进行磋商时,顾伯康首先提出每人发给6石米作为应变费,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赞同。而公交当局对此要求故意延宕,会后国民党特务找到顾伯康,威胁他“你这样同政府对抗,当心小命不保”,顾伯康却坚持,“我提出的要求是代表广大工人的利益,我不能出卖他们,你们不答应工人的要求,工人们是不会复工的”。由于当局拒发应变费、应变米,2月16日凌晨,顾伯康所在的枫林桥营业所率先不将车辆开出场,关闭机器再次进行罢工,接着公交工人纷纷响应。当天晚上,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和上海警察局派出了大批军警包围了枫林桥保养场,顾伯康心里明白,见到他们毫不畏惧地说:“我为大众谋福利,你们逮住了我就可以压平工潮吗?”
他就这样一往无前走完了充满荆棘的人生道路,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本文首发于《上海工运》2020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