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走出高校“象牙塔”,却又进入职业培训机构“回炉”。眼下,上海一些高学历年轻人中出现了“反向”学习的新浪潮,他们以更为实际的就业态度,主动将自己“下沉”到就业市场的“广袤大地”,这一新趋势值得关注。日前,记者采访到了相关案例,和这些“不同凡想”的年轻人聊一聊,记者试图了解,大学生反向“回炉”职业培训的背后,到底为哪般……
镜头一
周末的“裁缝班”
坐满了上海年轻人
地点: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培训中心
核心提示:学历为本,“回炉”为用,相辅相成。
窗外绿树成荫,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叫声,教室内,吴菲(化名)正埋头踩着缝纫机,在一块布料上车直线。作为一名海归研究生,周末来学做裁缝,是她此前从未想过的事情。
在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培训中心,还有近30位和吴菲一样的“回炉者”,她们从最基本的裁剪、车直线、封口袋开始,学习一门手艺。或为了职业发展,或出于兴趣,或为转换职业赛道,“技能”两个字,似乎在内卷与彷徨的当下,分量变重了,带着一种安定又治愈的力量。
职场“内卷”之下给自己的加分项
吴菲在意大利学服装设计,去年刚回国,目前在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做设计助理。她车的线是同学们里面最直的,“毕竟是学服装设计的,但我也仅限于这些基本功了。”吴菲笑得有点不好意思。
“在意大利读书的时候,老师们主要讲设计理念、美学,真正自己动手打版做件衣服的机会少之又少。”看过无数场秀,脑子里都是顶级时尚潮流趋势,充满自信的吴菲入职后发现“有点不对”。“作为一名设计助理,我需要和供应商沟通,将设计师的灵感落地,交代设计要求,但因为我对缝型、元素工艺这些基础技术了解不多,沟通下来有些吃力。”
吴菲身边的同事们,有的在这一行“锤炼”过多年,有的尽管学历不如她,但扎扎实实学过服装实物制作,对接起供应商来,显得游刃有余。“这种工作压力还是很明显的,难免焦虑。”“我同事有东华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的,就给我推荐了研修班。”坐在缝纫机面前,听着老师讲特种压脚,吴菲的心也静了下来。
硕士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刘卓(化名)作为研修班里为数不多的男生,显得有些特别。课程老师要求同学们车直线,每排距离为1厘米,但刘卓的手彷佛“不听话”,手忙脚乱中车出来一条条歪歪扭扭的线条,令人忍俊不禁。
“谁能想到,我一个做Marketing的,还要牺牲周末时间,自费来学做裁缝呢?”刘卓打算放低些自我要求,听得懂老师讲什么就行了,至于做得怎么样,随缘吧。
“当供应商问我,斜插口袋是做直线型还是曲线型时,我头有点大。”刘卓也在一家服装公司工作,尽管是做市场,却也要求他懂些基本的服装设计理念和技巧。“我一开始是在网上查,自学,但不系统,就索性报个班来学一学。”刘卓叹了口气,说:“现在职场太卷啦,光有理论知识很难和乙方沟通,效率还很低,只能想法子提升自己。”
海归履历就像一块“敲门砖”,当年轻的大学生们进入到企业后发现,高深的理论用得不多,实实在在的技能是最强辅助。“就像从前车马慢,企业好像也不着急,可以让人从工作中慢慢学、慢慢积累,现在讲究上手就能干,KPI摆在那里,没人能等你,只有人想超越你。”刘卓说。
“回炉”学技能,对于这些白领来说,是职场“内卷”之下,给自己的加分项。
用“一技之长”来对抗焦虑
“多学点总没错。”这是李鸣(化名)的人生信条。作为一名机械工程师,他日常与机械零件打交道,但内心一直有个梦想,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我从小就学画画,那时候看时装秀,模特在T台上走着猫步,设计师在最后压轴出场,那个感觉,真的是‘哇塞’,好酷。”
人生路往往与梦想不在同一轨道上,但梦想的种子总是在某些时机的催化下,等待发芽。“我那天刷短视频,突然看到了东华服装设计的研修班,当时就觉得,我想学,机会来了。”李鸣立刻报了名,坐在缝纫机面前时,特别激动。“现在用的都是可触摸的电脑屏工业机,车缝速度可以机器调,不用担心一脚车到太平洋。”李鸣在一块四方布料上,认认真真地车着格子。
“身边朋友,被裁的不少,找工作也不是很顺利。”李鸣是个乐观的人,他说成为不了服装设计师也没关系,自己学会做衣服,有点缝纫技能,或许今后能换条赛道。“孔乙己的长衫脱掉也不难,技能改变人生嘛。”
“我本科学的对外贸易专业,做了几年服装外贸,去年被裁员了。”张甜(化名)手脚麻利,最快完成了老师的作业。“现在整体环境压力比较大,确实工作不好找。”张甜投了不少简历,都石沉大海。“我有一次看到有服装企业在招工厂管理人员,薪资待遇还可以,要求本科学历,但要有基本的服装缝纫技能。”
“或许我可以学一学技能,去试试看。”张甜说,去企业面试时,这段经历能为她增添不少底气。“价格和时间成本,对于我来说,都是可以承受的。周末不再虚度,来学校认真地学点东西,心里挺踏实的。”
主|办|方|说
开的班要让大家听得懂,真正学到技能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培训中心主任杨洁在教室里看着这些坐在缝纫台上的年轻人,心中难免感慨。“我们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办服装设计研修班了。服装工艺、款式设计、手绘、打版、裁剪,电脑设计和打版、综合实战、管理营销等,全套培训都有,授课教师以我们东华大学服装学院教师为主体,他们平时还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研修班里走出了很多服装行业从业人员。”杨洁说。
“以前,主要是服装企业组织职工来学习,学员有一定基础。这些年,社会人士报名的数量越来越多了。”杨洁说,有学员当成兴趣班,出于热爱来报名,但更多的是服装行业从业者来提升自我,或者是为转换赛道做准备。报名的学员越来越年轻,学历也越来越高。比如这一期,有复旦、同济毕业的,也有不少海外留学回来的。“多数都是零基础,所以服装工艺课程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就更为重要,因为这是服装基础课程。”
杨洁告诉记者,在为期17天的服装工艺培训中,零基础的学员会学习多种元素工艺,包括基础缝型,领子、口袋、袖子、门襟、腰头等。等到学期结束时,同学们能综合应用元素工艺进行量身定制,做出裤子、裙子、上装等成衣,获得东华大学的结业证书。“对于社会人士开设的研修班,力求让他们听得懂,真正学到技能。”杨洁说,“除了初级班,学员还可以报中级和高级班,如套装、大衣、旗袍或汉服的高级定制等等,其他设计或技术培训也都有,这些都是工作中非常实用的技能。”
镜头二
大学生学插花只为职场“锦上添花”
地点:黄浦区制造局路130号上海插花花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
核心提示:多个技能多条路。
在位于黄浦区制造局路上的上海插花花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双休日的培训班教室内,人头济济。对于这些职场人士来说,利用休息日学习花艺,除了喜欢和放松心情外,也期待着这门手艺为自己的职场“锦上添花”。
和前几年不同的是,学成后开个“花店”不再是学员们的首选。学习过程中,他们对美和艺术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社会也在为他们提供新的选择。
培训让职场菜鸟增添信心
在初级班的教室里,来自内蒙古的姑娘胡竞元听得格外认真。今年3月来到花艺班学习,如今80个学时即将结束,面临着初级证考试,这让她多少有些紧张。
去年,胡竞元从山东农大茶学专业毕业,在上海找到了一份茶艺师的工作。每月7000元左右的工资,除去房租后,还能节余一些,但显然离她的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
“我的同学大多回到家乡,从事和种茶、制茶相关的工作。我妈妈是上海知青,她鼓励我到上海来闯闯,开开眼界。”胡竞元坦言,目前的职业也算和专业对口,通过自己的演绎和展示,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随着逐渐进入工作角色,她发现这个岗位和之前的认知大不一样,“现在的人对美的要求很高,我们在举办茶艺活动时,现场的人们除了喝茶、品茶,还会对现场的氛围布置评论一番。在茶几上摆上几个插花作品,感觉完全不一样。”胡竞元表示,去年底,她和同事一起报名了插花学校,“我们在自己的公司做了几个小作品,不仅得到了同事和老板的认可,就连客户也连连称赞。”
老师讲完课,胡竞元按照讲解要点,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之前学校学到的都是和茶相关的专业知识,而在插花学校的三个月,懂得了艺术是如何相通相融的。目前我还没想好未来的职业规划,但是就算从事一样的工作,好像信心也更足了。”
“偶遇”让他不断有新的目标
在中级培训班,赵晓晖是最让人瞩目的一个,除了他是班级内唯一的男生外,作品也经常被老师表扬,“不愧是布展师,艺术功底摆在这里。”
赵晓晖毕业于上海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一直从事着和布展、陈列相关的工作,从橱窗、展会展览,到如今成为“家纺布展”专业陈列师。这些年,走南闯北,经常加班,难免让他精神上有些疲惫。
“我来学习花艺的初衷,就是在上海街头多看了一眼。”赵晓晖笑着说,一天午后,在石库门房子前,一位外国男子骑着一辆老式的自行车,手里拿着一束花潇洒地穿行,“那个场面,突然让我觉得那才是生活,插花好美。”
于是他报了插花初级班,考试通过后隔了几年,今年又上了中级班。“后来发现,插花这件事,不仅让我的心情放松,对我的工作也很有帮助,兴趣也越来越大了。”
赵晓晖告诉记者,如今的布展不再是简单地展示商品本身,结合鲜花、干花等各种软装,表达效果更加突出,客户也十分认可,“去年有一个项目,有好几家单位竞标,最终采用了我们的设计方案。后来复盘发现,可能就是结合插花的布局和原理进行了设计,让方案脱颖而出。”更让他惊喜的是,自己在某平台上开设了个人主页,播放一些自己插花的视频,竟然收获了很多粉丝,有的甚至成了他的客户。
“我们这个职业需要经常出差,孩子也快上学了,需要陪伴。因此我也在想未来的职业选择,究竟是自己创业或者其他,还没想好,但估计都会和‘花’有关。”赵晓晖说。
主|办|方|说
社会为职场创造了更多选择
“双休日来学习插花的,都是职场人士,而且学历都很高,不要说本科,硕士、博士也比比皆是。”上海插花花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的张颖,在相关培训行业工作了好多年,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张颖告诉记者,近年来,选择双休日来培训的人越来越多,但受到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初级、中级、高级加在一起,全年也就培训600人次左右。
“之所以受到青睐,一方面是政府对相关的职业培训有补贴,但更重要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美丽生活相关的新职业也在不断增加,比如社区园艺师、培训师、艺术空间布置设计师等等,他们的职业内容很多和花艺相关。”她透露,中级班、高级班的不少学员,换个场合就是“老师”,在社区学校、老年学校向普通市民传授相关知识和美的文化,“这两天,我们初级班启动报名,发现不少学员是今年毕业的应届大学生。‘回炉’职业培训,在这些孩子看来,多掌握一门技艺,也许可以为未来的职业之路‘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