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职工健身汇燃动一夏

来源:上海工运 作者:柴一森 发布时间:2024-09-14 10:59

摘要: 工会健身活动的推陈出新、运动阵地的打造和完善,不仅为职场人带来了强健的体魄,更为他们注入了宝贵的情绪价值。

全民健身时代,运动早已成为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群皆可享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就如2024巴黎奥运会口号“OUVRONS GRAND LES JEUX”中所传递出的信息,让“奥运更开放”,无论你是白领、蓝领,还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感受运动带来的独特魅力。


-运动新风尚-

传统体育融合数智技术


当2024巴黎奥运会点燃人们的体育热情时,在远隔9000多公里的上海,一场由上海市总工会会同市体育局推出的“爱健身爱生活”首届上海职工健身汇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健身嘉年华,迅速在“小哥”中掀起运动健身的滚滚热潮,来自全市各区物流快递、货运驾驶、网约送餐等13个行业44支队伍的近40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踊跃参与。


嘉年华的赛事设置非常丰富,除了有职工喜欢的拔河外,还有融合了传统体育与数智技术的动感单车、智能投篮机、智能射击、挑战10秒、智能飞镖等多个智能运动项目。让平日里忙于工作的“小哥、师傅和阿姨们”在智能健身中尽情放松、增进交流。


“参加工会组织的体育健身比赛还是第一次,大家都很积极,也挑选了一些运动健将上场,希望能拔得头筹。”参加活动的中通快递小哥丁占聪说:“平时快递小哥工作时生活节奏很快,通过这一活动,可以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赛事服务上也充分体现了工会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关心关怀。比如,活动中参赛者可以免费获得电解质水、冷饮、理发、测量血压等各类服补给和务。主办方还邀请东方国际集团、国药集团等开设16个摊位,让劳动者们就近就便选购价廉物美的生活必需品。


线上线下157万人次参赛


首届职工健身汇是继去年打造“上海职工文化季”这一职工文化品牌后,上海市总工会全新打造的职工体育品牌,今年重点实施上海职工班组(团队)城市定向赛、上海职工龙舟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健身嘉年华等3项市级示范赛事。旨在围绕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和健康上海的总体目标,坚持职工需求导向,充分发挥职工体育+的综合价值。目前,该项活动已被纳入第四届市民运动会市级品牌项目。


据市总工会副主席丁巍介绍,近年来,市总坚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打造上海职工羽球赛、龙舟赛、足球赛、射击赛等一大批“工”字号职工体育品牌赛事,持续提升赛事覆盖面、影响力,推动职工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两年来,上海职工体育十大品牌赛事共吸引2084家单位,线上线下157万人次参赛。


与此同时,上海职工健身汇还将联动16个区、54个局(产业)工会开展职工运动会、健身节等138项赛事,持续擦亮上海职工体育新名片。在赛事设计上,市总工会坚持分类指导,分类施策,既有面向外企白领乐于参加的世界著名外企500强企业健身赛,又有适合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市级机关运动会,还有针对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喜闻乐见的健身嘉年华。不同职工群体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比赛项目,都能享受到零门槛、全免费的体育健身活动,人人都来赛、人人可出彩。


近年来,市总工会通过普及科学的健身理念,打造就近就便的健身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不断将运动健身融入职工的日常生活。自2021年起,市总工会与市体育局联手推进建设职工健身驿站,目前全市已建成131个示范职工健身驿站,成为职工品质生活的样板间、释放压力的减压舱。


-运动新体验-

当代职场人在“爬墙”中释放压力


塑造良好的运动氛围,不仅能为职场人带来强健的体魄,更能帮助他们释放工作和生活压力。过去一年,骑行、健身、飞盘、橄榄球等运动受到众多职场人的追捧,今年,又有一项运动,在职工群体中悄然兴起——攀岩。


“废话不多说,下班即上墙”,这是职工攀岩界里的一句流行语。从攀岩中延伸出的抱石项目,逐渐成为年轻职场人的运动新宠。


抱石,虽说也是攀岩的一种,但玩法却大不相同。与常见的攀岩相比,抱石不追求速度与高度,它更注重攀登者能自由地做出各种突破身体极限的动作姿势,探索更多的攀爬可能性。


在一堵高不到5米的岩壁上,任意选择千奇百怪的抱石线路,利用自身的力量,攀爬同一颜色的岩点,直至到达岩壁顶点。无论是像蜘蛛侠一样钉在墙上,还是像长臂猿一样晃荡,只要你能做到,统统都能在墙上实现。


“攀登线路没有限制,唯一能限制你的就是想象力。”“80后”的元子是一位抱石发烧友,从事媒体工作的她每周都会去岩馆训练三四次,每次一爬就是两三个小时。元子是一位爱美的女生,但她却从不做美甲,因为长指甲不但会影响抓握,还会给攀岩带来危险。“手指头粗一点没关系,总比指甲折断,从墙上掉下来要强。”


为了提高自己的攀岩技术,元子还特地买了一块“指力板”挂在墙上,每天她都会用手指抠住仅有1厘米厚的空间来做引体向上,锻炼自己的上肢力量,从最开始一个引体都做不了,到如今她能一口气做十个。


“上一秒文静优雅,下一秒奔放野人,你无法想象平日安安静静坐在身旁的同事,下班后在墙上玩得有多野。”在上海攀某岩馆,记者遇到了“90后”的yuki,虽然她接触攀岩的时间并不长,但很快就对这项运动“上了头”。“上班时浑浑噩噩,一走进岩馆立马精神抖擞,爬墙真的是一种很好的解压方式。”


工作日的晚上,攀岩馆里人头攒动,每一面墙壁上都挂满了打工人。“抓不住的岩点就像难以处理的烦杂工作,无从下手。”在yuki看来,攀岩具有“可得性和既得感”,“当我触碰到抱石的Top点,成功磕完一条线路时,就会有莫大的成就感,这在工作上往往很难获得。”可以说,抱石不仅冲刷了工作一天后积攒的疲惫和失落,还填补了打工人们工作上的情绪与价值空缺。


当然,攀岩也并不是一项全靠力量的运动,在攀登过程中,为了在岩壁上保持平衡,攀岩人必须专注思考下一步该如何行动,不能急躁,否则很容易掉下来。“这更像是一场智力与体力的游戏。爬在墙上时,你的对手只有自己,哪怕四肢酸胀难耐,还要保持冷静,这种在极限中不断对抗和超越的感觉让人上瘾。”元子表示,一边在岩壁上被虐得体无完肤,一边又“真香定律”,上班时脑海中不断蹦出“下班要去抱石”的想法。


-运动新观察-

当运动成为社交的一部分


无论是工会举办的职工健身赛事,还是攀岩等一批新崛起的运动项目,都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和体验新运动的渠道,也为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运动社交。


随着运动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获取相关信息的门槛也在不断降低。在Keep、小红书、百度贴吧等平台上,人们只需输入简单的关键词,就能找到从入门教学到装备购置的全套攻略。人们甚至不需要请专业的运动教练,借助社交媒体便可快速学习运动知识,掌握运动技巧。


鉴于这种获取信息上的变化,运动的流行与社交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由此也产生了一种新的现象:当某一项运动开始流行时,人们逐渐进入到与之相关的运动社群中,随着社交群体不断壮大,吸引更多人加入其中。


根据运动社群开展的一项调查问卷,有72%的运动爱好者将结伴运动作为周末约会的主题,其次才是吃饭(56%)和看电影(42%)。每周运动频率4次及以上的人有57%,选择结伴运动的人群中,每周运动频率在4次及以上的人达到61%。可以说,运动已成为一种更易于人们接受和喜欢的社交行为。


不仅如此,运动产生的价值还能通过社交行为得到“变现”,比如人们将运动记录分享在社交平台上,用户之间通过点赞、打卡、留言等互动行为,有效营造了社区内部的积极氛围,也帮助更多用户实现运动习惯的养成。2023年,有1200万Keep平台用户完成了6500万次运动分享。


【微评论】

运动为职场人注入情绪价值


近年来,工会健身活动的推陈出新、运动阵地的打造和完善,不仅为职场人带来了强健的体魄,更为他们注入了宝贵的情绪价值。


一份发表在医学期刊《柳叶刀》上的研究显示,哪怕每周运动一个小时,缓解抑郁的效果也立竿见影。这篇研究还做了一个有意思的计算:运动带给人相关的情绪价值相当于一年多赚了17万元。


笔者曾采访过一位职场羽毛球达人,起初,没人知道他有运动方面的才能,直到参加了工会组织的羽毛球比赛后,一路过关斩将让他一举成名。如今,他成为了公司里的运动达人,由他发起的羽毛球俱乐部,吸引了众多年轻男女参加,这让他对自己的职业信心满满。


随着运动日趋多元化,我们更应该看到和重视运动带来的情绪价值,通过打造更多丰富多彩的健身赛事,挖掘更多职工体育达人、职工体育明星,为职场人输送更多正向的情绪价值,帮助他们以更积极的心态应对充满挑战的职场生活。




摄 影:展翔
责任编辑:李佳敏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汗流浃背体验高温岗——骄阳下,总...

“夏送清凉”到一线,市总工会领导...

五个切入点,解锁上海工会职工学习...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