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民企发展的上海“工”字答卷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刘振思 发布时间:2025-04-03 17:44

摘要: 各级工会组织构建起全链条服务体系,以制度创新激发民营企业活力,书写新时代产业工人与民营企业共生共荣的新篇章。

头图:今年的1月15日,上海市杨浦区互联网内容创作行业工会联合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举行,会上发布了10个正能量宣传优秀案例(受访对象供图)


2025年开春,从民营企业座谈会到全国两会,“民营经济”成为高频热词。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引擎之一,上海民营经济贡献巨大。


在这一图景背后,各级工会组织以“娘家人”的角色,构建起覆盖组织建设、民主管理、权益保障、人才培育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以制度创新激发民营企业活力,书写新时代产业工人与民营企业共生共荣的新篇章。


建会入会:

扩大覆盖,凝聚民营经济“向心力”


作为民营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上海各级工会将建会入会作为服务企业、凝聚职工的核心抓手。近年来,面对数字经济催生的新业态、新职业和中小微企业分散化特点,上海工会以创新机制扩大组织覆盖,以精准服务增强职工归属感,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组织动能”。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上海工会关注互联网内容创作、平台经济等新兴领域,通过行业工会的组建,将平台经济中分散的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凝聚为“共同体”。2025年1月,杨浦区互联网内容创作行业工会联合会正式成立,首次将B站UP主、短视频博主等自由职业者纳入工会体系。大会现场,拥有500万粉丝的UP主“才疏学浅的才浅”坦言:“过去单打独斗时缺乏归属感,现在工会不仅提供交流平台,还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该工会的“八大服务行动”,覆盖权益维护、技能培训、文体交流等领域,吸引了近百名UP主现场入会,其中既有“顶流”创作者,也有刚入行的新手。


针对跨行业协作需求,普陀区总工会成立“靠谱工建联盟”,整合游戏开发、互联网科技、建筑装饰等行业的50余家民营企业资源。联盟通过“工建+党建+科创”联动模式,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人才对接、政策申报等“组合拳”服务。波克科技、饿了么等头部企业加入后,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建会,形成“以大带小、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


中小微企业是民营经济的“毛细血管”,但其建会意愿弱、组织能力不足的问题长期存在。对此,上海工会通过政策倾斜和精准服务破解难题。2023年,普陀区总工会实施工会经费返还支持政策。对小额缴费工会组织实施工会经费全额返还支持政策,助力小微企业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同时,该区向新建会的非公企业赠送“互助保障计划”,参保职工可享受住院补贴、重大疾病补助等权益。在浦东世博地区,工会则通过“一企一策”破解重点企业建会痛点。2023年,瑞慈医疗集团在建会前通过“世博企业行”活动与工会建立联系,工会为其量身定制健康跑、公益义诊等品牌项目,帮助企业提升区域影响力。集团工会成立后,职工提案中“优化排班制度”“增设健康体检项目”等建议被迅速落实,员工流失率同比下降近两成。


民主管理: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稳定器”


在上海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民主管理既是职工权益的“保障网”,也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压舱石”。


顶层制度设计是夯实民主管理工作基础的基本保障,上海市总工会充分依托人大、政协协商民主以及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等平台,源头参与涉企事业单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法规政策的制定出台健全完善。在全国范围内,上海率先完成地方性法规《上海市工会条例》的修改,开展《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执法检查,依法建立完善职工代表大会、职工董事监事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


徐汇区总工会将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方式,“让企业的事商量着办”“职工的事职工说了算”,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民营企业泰坦科技开展“企业、工会、员工三方会谈”;民营企业米哈游公司开发问卷系统,在召开企业职代会前,对涉及职工权益事项进行问卷调查,充分征求职工意见建议。


杨浦区总工会还推进家政行业民主管理新突破。该区总工会在充分结合地区实际和家政行业特点的基础上,跨前一步、主动作为,积极推动成立杨浦区家政服务行业工会联合会并同步举行一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实现“全市首次召开区家政服务行业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全市首个新就业形态领域《行业职代会实施办法》、首次在新就业形态行业开展建会建制工作联动”目标,为有效维护传统“八大员”灵活就业群体之一的家政服务行业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机制保障。


集体协商:

保障权益,激活企业发展“内驱力”


在上海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中,集体协商既是职工权益的“防护盾”,也是企业降本增效的“金钥匙”。通过一系列举措,上海工会推动集体协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赋能”,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和谐动能”。


针对民营经济中同行业企业“痛点相似、诉求集中”的特点,上海工会推动集体协商向行业化、区域化升级。2025年2月,全市首份汽修行业“1+3”集体合同(综合集体合同+工资、女职工保护、劳动安全卫生专项合同)在闵行落地。在集体合同的内容中,汽修行业首次将“绩优星酬”写入其中,这是汽修行业通过集体协商制定薪酬制度,在行业协商的标准上合理确定技能人才工资水平的一次新的尝试。上海优坊贸易有限公司的维修门店店长郭丽对此赞叹不已,“‘绩优星酬’不仅和技能证书、突出业绩挂钩,还鼓励创新工作室出业绩,我们店正在创建创新工作室,想通过技术创新优化服务,现在明确与薪酬挂钩,大家更有干劲了!”同时,全市首个“工会+人社”汽修行业劳动争议联合调解室成立,为职工和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劳动争议调解服务。


去年11月,上海研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召开第一届第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会上对主席团成员名单等进行举手表决(受访对象供图)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集体协商则成为技能人才激励的“助推器”。2024年7月,宝山区总工会联合区人社局等发布《宝山区关于开展集体协商健全技能人才薪酬激励、职业发展机制的操作指引》,推动15家试点企业签订专项合同。在上海研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企业首份《岗位技能绩效等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和《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正式签署落地。由此,该公司的技术岗位薪酬首次突破职级限制,技术岗位员工的薪酬水平最高可达管理岗的1.5倍,并设立“专利专项奖”,对节约成本超10万元的创新成果按比例提成。公司算法工程师陈鹏宇说:“过去技术岗的‘职业天花板’明显,现在薪酬与技能直接挂钩,团队创新积极性爆发式增长。”


作为平台经济重镇,上海工会以头部企业为突破口,通过协商机制创新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兜底”。早在2022年7月,饿了么在普陀区总工会指导下,召开全国首场平台企业与骑手民主协商恳谈会,诞生首份《骑手权益保障协商纪要》。这份被称作“骑手权益白皮书”的文件,明确“极端天气自动免责”“智能头盔100%覆盖”“职业伤害保障参保”等15项条款,覆盖全国7大片区、1.1万个配送站点、超300万名骑手。协商后,骑手因暴雨、交通管制等客观因素导致的超时投诉率下降67%,智能头盔事故率降低42%。专送骑手们纷纷表示:“过去超时扣款只能自认倒霉,现在系统自动识别异常情况,心里踏实多了。”


人才培养:

强化专业技能,锻造民营经济“生力军”


在上海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工会以“工匠精神”为引领,通过产教育才、竞赛选拔、劳模赋能等多元路径,为民营企业锻造了一支“技能强、创新活、归属感高”的产业工人队伍,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2024年11月,伴随着飞机轰鸣的引擎声,全市首家以“工会+民营企业”形式组建的工匠学院——春秋航空工匠学院正式揭牌,这是长宁区总工会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一项具体举措。学院首批聘请9名航空领域专家担任导师,学院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劳模工匠选树培育、打造劳模工匠工作室、丰富航空服务相关课程、开展技能培训鉴定等五个方面,开创了航空服务业人才培养新模式。长宁区总工会依托春秋航空工匠学院,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持续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助推更多航空产业工人由“工”变“匠”。


在嘉定区,技能竞赛成为动漫人才的“炼金炉”。目前,共有1500余家动漫游戏企业入驻南翔,南翔成为动漫游戏产业的集聚区。近年来,南翔镇总工会都会举办动漫人才技能大赛,帮助技能人才实现职业通道的上升。南翔动漫游戏产业联合工会主席杨林林表示,竞赛不仅能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联合工会还为他们的后续成长创造条件,安排他们和行业专家、资深人士面对面交流,提升绘画、软件操作、创意构思等方面的能力。经过多年发展,动漫人才技能大赛的获奖证书,已经成为动漫人才入职企业的“敲门砖”。


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发展遇到技术瓶颈怎么办?2024年,在市总工会指导下,徐汇区总工会将“劳模工匠助企行”纳入该区工会年度服务职工的十大实事项目,共组织劳模工匠131人次,深入143家企事业单位服务,服务职工2505人次,各位专业对口的劳模工匠不仅为企业送去了技术解决方案,也为他们的业务创新打开了思维格局。


从建会入会的“组织覆盖”到民主管理的“职工参与”,从集体协商的“权益共决”到人才培养的“匠心赋能”,上海各级工会以系统性创新实践,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构筑起坚实的“工”字支撑,助力上海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书写更精彩的“民企答卷”。


(本文刊发于《上海工运》2025年3月刊)


责任编辑:刘振思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新刊速递|民营经济大显身手;把职...

今岁珍存|工会之实:创新实干温暖...

这个暑假,职工也能带娃上班——上...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