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我国器官转运时间平均缩短1-1.5小时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蓓 发布时间:2019-11-26 09:39

摘要: 我国打造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三年来成效显著。

正在举行的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我国打造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三年来成效显著,目前器官转运时间平均缩短1-1.5小时。


2013年9月,我国正式启用了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以下简称COTRS)分配捐献器官。COTRS严格遵循器官分配政策,以技术手段最大限度的排除和监控人为干预,以患者病情紧急度和供受者匹配程度等国际公认的客观医学指标对患者进行排序,实现自动化的器官匹配与共享,确保器官分配的科学、公平、公正。


随着我国器官捐献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捐献器官全国匹配共享的数量及比例逐渐提高。尽管器官的共享有利于实现公平高效的器官分配,但是受制于现在的医学技术,可移植器官均有可以耐受的最大缺血时间,例如肝脏耐受冷缺血时间上限为12小时,超过此时间受者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移植肝功能延迟恢复、胆道缺血性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高,受者术后生存率明显降低。肾脏耐受冷缺血时间上限约为24小时,心脏耐受冷缺血时间上限约为6-8小时,肺脏耐受冷缺血时间上限约为8-12小时。即使在可耐受的时间内,缺血时间越长,器官的质量及器官接受者的预后越差。所以器官运输是一场生命与时间的赛跑。



受限于我国广袤的国土面积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为降低患者器官移植总花费,我国大多采用由医务人员携带,通过民航班机、高速铁路及公路运输的形式转运捐献器官。转运过程中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转运时间较长,对器官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因转运问题导致的器官浪费也时有发生。


为缩短人体捐献器官转运时间,减少因转运环节对器官移植质量安全影响,保障患者生命健康,2016年5月,国家卫健委联合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国铁集团、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印发了《关于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的通知》,建立了以民航、高铁为核心的低成本、高效率的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工作机制。据统计,绿色通道建立3年以来,器官转运时间平均缩短1-1.5小时,全国器官共享率提升近8%,器官利用率提升6.7%。数以千计的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得到救治机会。绿色通道转运机制的建立极大提高了转运效率,有效缩减器官冷缺血时间,提高器官共享率,降低器官废弃率,提高捐献器官质量,有助于移植患者术后康复,有效促进移植质量与服务的提升。


国家民航路运输司副司长徐青说,2018年全国民航共开通人体捐献器官航空运输绿色通道1932次,运输人体捐献器官1984例。


从运输的器官类型看,肝脏、肾脏、心脏运输量排名前三位,运输量分别为987例、277例、131例,其他运输的器官还有肺脏、眼角膜等。


从运输月份的分布看,10月份和11月份是人体捐献器官航空运输的高峰,分别开通人体捐献器官航空运输绿色通道188次,207次。


2018年共有16家航空公司承运人体捐献器官。其中,东航574次; 南航510次;国航315次;上海航空281次。以上四家航空公司共完成87%的人体捐献器官航空运输工作。


2019年1至9月全国民航共开通人体捐献器官航空运输绿色通道1665次,运输人体捐献器官1744例。

2019年转运器官种类

2019年1-9月转运登记数据

摄 影:贡俊祺
责任编辑:包璐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国家卫健委发布会:上海已实现70...

国家卫健委:我国器官转运时间平均...

国家卫健委:中国已实现人体捐献器...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