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红楼68病区”,新冠密接新生儿已有110例出院啦!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蓓 发布时间:2022-05-08 16:15

摘要: 看到父母接过稚嫩的小生命时眼中虽然噙满泪水,但却是眉宇舒展笑容绽放,他们对“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小红楼68病区”,是抗击新冠疫情的前沿阵地。截至5月6日,“68病区”共收治新冠阳性孕妇产下的密接新生儿156例,已出院110例。


这里每天都会接收危重新生儿


根据上海市卫健委的统一部署,自3月30日开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承担接收全市新冠阳性产妇所生的新生儿,“小红楼”68病区就是密接新生儿及新冠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定点收治病区,几乎每天会接收来自上海各个定点医院新冠阳性产妇所生的新生儿,其中不乏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发育畸形等危重新生儿。


4月20日,一位小宝宝入住68病区后出现血氧饱和度波动。跟常见的新生儿早期肺部疾病不同,敏锐的医生第一时间意识到孩子需要排除先天性心脏疾病,于是急诊联系心超室进入病区进行床旁超声检查,结果证实为紫绀性先天性心脏病、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伴梗阻性。由于及时发发现、尽快手术,宝宝的生命得以挽救。


68病区所在的小红楼是新近启用的病房,各种生活设施尚未齐备,但在倾力救治患儿的过程中,大家凝聚成温暖的大集体,很多医生提出休息时也希望待在小红楼,这样既可以作为储备随时给临床救治提供应急力量,同时也避免产生因回小区后有暴露风险而不能返岗的担忧。


负压病房的救治工作尤为艰辛,医护人员穿着大白、戴着面屏和双层手套,不到几分钟浑身就已湿透,连续几小时不能吃东西、喝水、上厕所,连续封闭式管理,吃、睡都在小红楼,还不能洗澡,这极大地考验着医护的生理极限。


一批又一批医护接力进入“小红楼”,很多90后的年轻医生和护士成为主力,她们工作的责任心和热情丝毫不逊。“李主任,68病区每天收治很多病人,日班排两名医生太辛苦,建议排三人,我们可以减少休息。”年轻的医护,纷纷主动向病区主任李志华提议。


好不容易等到宝宝终于可以出院了,很多家庭却遇到了各种实际困难:家人全阳、小区被封、没有私家车、缺奶粉尿布......问题层出不穷。


想方设法把宝宝一路护送到家!


“务必想各种办法帮助宝宝们与亲人团聚。”68病区的医护人员不仅要联系社工部捐赠奶粉尿布等生活物质,还主动和社区居委协调用车,甚至好几个医护人员多次穿着防护服直接将宝宝们送回小区。


一名有子宫肌瘤、甲状腺癌术后口服药物的产妇,因有妊娠合并症特意从福建来沪产检和分娩,结果遭遇疫情。剖宫产下患儿后,核酸异常的母亲被转至公卫中心,小宝宝转入复旦儿科68病区隔离观察,父亲则在酒店隔离。4月9日是小宝宝本可出院的日子,但因母亲仍在隔离期,父亲在酒店也无法出来,孩子也不能送往酒店。于是,医护人员又继续承担起“临时妈妈”的照护任务。直到4月14日,父亲隔离结束后,医院为小宝宝出具解除隔离证明,协助父亲接孩子出院顺利返家。


早产儿小冉在市公卫中心出生几天后,转至复旦儿科,在68病区接受治疗。出院时,小冉的妈妈已经出院回家,但爸爸作为密接仍在酒店隔离。当时,妈妈母乳少,又买不到奶粉,小区封控还不能出门。小冉回家,面临难题。经过多方努力,最终,患儿辖区派出所派车来接其回家,68病区派出张澜医生和袁皓护士,身穿大白护送小冉回家,直到小区楼道口,与小冉妈妈核对信息,送上临床营养科和社工部协调捐赠的奶粉,并将孩子放心地交到妈妈手中。


当看到父母接过自己孩子稚嫩的小生命时眼中虽然噙满泪水,但却是眉宇舒展笑容绽放,年轻的医护对“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如今,驻守在“小红楼68病区”的复旦儿科人坚守岗位,时刻保持战斗状态,凝聚冲锋的合力,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包璐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封控后,他桌前的那盏灯始终亮着!...

全市首个“平战结合”负压隔离留观...

宫外孕,随时可能大出血!凌晨,一...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