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学人才交给未来,“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正式启动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嘉露 发布时间:2022-10-30 19:28

摘要: “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在今天培育科学人才,并把他们交给未来。

如何让初入科学大门的学生,未来能更深入地探索?10月30日举行的“科学T大会”上,“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正式启动,给这个问题提供了有力的解答。


以科研精神培养“未来科学家”


“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由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与上海市教委联合实施,希望借助世界顶尖科学家资源,推动面向未来、接轨国际的青少年科创教育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推动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推进上海市青少年科创教育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的实施,将始终秉持科研的精神。根据整体规划,“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将每年在上海全市遴选100名有良好科创基础和科创潜质的中学生,经过一年精心培育之后,评选出10名“未来科学家”,并在第二年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科学T大会”上登场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科学家”是一项严肃且严格的人才遴选和培养计划。报名学生的科创经历、研究项目、提出的科学问题以及是否具备科研潜质等多个层面,都将经过世界顶尖科学家、青年科学家的审视。


遴选入围只是“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的第一步。整合顶尖科学家协会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资源、青年科学家资源,以及科学研究院的各项资源,各方联手培育“未来科学家”才是重中之重。


以科学方法培养“未来科学家”


科学家的潜质在于思考科学问题的逻辑性、发散性、汇聚性,同时对于自己的学科领域聚精会神、“眼中有光”。对“未来科学家”的培养,也将以科学的方法,专注于这个方向。


学员培养计划主要由“科学素养提升营”、“云端学院”、“科学沙龙”、“青科团队创新实践活动”四个部分组成。


科学素养提升营聚焦于补足学员在学科领域基础知识和必要科研技能上的不足,强化基础,提升逻辑性;云端学院和科学沙龙,则通过科学视频资源、青年科学家连线等方式,扩展学员在学科前端领域和交叉领域的涉猎,学会多视角看待问题,提升发散性;青科团队科学实践活动,能够让部分学员加入青年科学家团队,在科学家亲自指导下,获得深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汇聚性。


由于“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采用“导师制”,世界顶科协会上海中心将会给学员邀请顶科导师,全程一对一指导学生的科研项目。


从思维深度、学术高度和涉猎广度等多个维度展开的“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将持续一年时间。世界顶尖科学家、青年科学家将会依据学生在培养中展现的科研能力、科研热情、科研可塑性等方面进行评估。至此,经过层层选拔的10名“未来科学家”宣告产生。


首批“未来科学家”扬帆,顶科、青科护航


10月30日在“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启动仪式的现场,2013年诺贝尔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教授(Michael Levitt)、1994年菲尔兹奖得主埃菲·杰曼诺夫教授,中国科学院汪品先院士、褚君浩院士,以及多位青年科学家代表,亲眼见证了“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启动。


在未来的一年当中,他们将经历系统的科学训练,层层解锁全新的科研技能,同时也将接受前所未有的精神、智力和体力上的挑战。


成为“未来科学家”当然会面临挑战,但他们拥有强大的后援。顶尖科学家杰曼诺夫教授和青年科学家严骏驰教授,作为导师代表将亲自为“未来科学家”提供全程的保驾护航。


“扶持青年成长”是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三大使命之一,也是世界顶科协上海中心展开工作的重要基石。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这正是“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的初心所在:在今天培育科学人才,并把他们交给未来。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颁发...

第一站:复旦大学!两位新晋世界顶...

把科学人才交给未来,“未来科学家...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