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如何做成大文章?全国政协委员郁瑞芬:可借鉴上海“百县百品”经验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3-03-04 13:01

摘要: 全国政协委员、来伊份总裁郁瑞芬将递交一份“关于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做强土特产,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

推动乡村振兴,让越来越多帮扶地区的产品走向城市。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来伊份总裁郁瑞芬将递交一份“关于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做强土特产,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呼吁提升农产业标准化、以合作方式实现产业发展模式。同时,可借鉴上海“百县百品”经验,构建农产品质量风险保障机制。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预计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18.5万亿元,增长4%左右,全国832个脱贫县每个县已初步培育2-3个优势突出、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主导产业。


“土特产”可以做成大文章


“各地发展特色产业的实践充分证明,‘土特产’可以做成大文章。”郁瑞芬如此说道。据了解,作为食品产业链企业,来伊份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通过“乡村作物、城市落户”,助力乡村特色农产品与城市大市场、大平台的对接,帮助超三分之一的农业产业合作伙伴成长为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销售超过40亿脱贫地区农副产品。


不过,郁瑞芬也表示,当前乡村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目前,我国农业的标准化水平还很低,标准化园区的总数规模和生产面积还比较小,标准化的制度修订还不完善,多地各自为战、小户经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存在品质差异创新不够等问题


另一方面,“土特产”也存在着品质差异。目前“土特产”存在消费者难以辨识品质、价格差异较大、多次购买时的质量不稳定、需求供应不对等方面问题,甚至出现购销信任危机。“土特产”品牌整体上散而不强、多而不响,难以发挥品牌效应。


除此之外,农业科技创新不够。郁瑞芬指出,农业稳产增产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加快补上烘干仓储、冷链保鲜、农业机械等现代农业物资装备短板,特别是要加大农业重要装备自主研制力度,加强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防灾减灾体系等建设。


不仅如此,各地“土特产”门类很多,但普遍面临产业链条较短的问题,大部分停留在初级生产环节,其规模通常比较小、零散不成体系,缺乏精深加工,尚未形成从生产到加工、包装、储运再到销售和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产品方面,种类较单一,文化价值、特色价值提炼不够,附加值低。而在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相关领域人才相对匮乏,甚至有些乡村出现“人走地空”或“老弱守乡”的情况。


“作为城市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零售平台,我在相关实践中深深感受到, 城市消费者对‘土特产’满意度的提升,是打通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抓手。”郁瑞芬表示,此次作为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她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多个建议。


首要是提升标准化和风险保障机制


“首要的关键,还是提升农产业标准化。”郁瑞芬强调,要将标准化融入并渗透到农业农作生产的全过程、各环节。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要注重打造优质农产品基地;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加大财政投入,梯次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制定修订工作。


其次,郁瑞芬呼吁,构建合作社、供销社机制,以合作方式实现产业发展模式。鼓励龙头企业、产业带头人,通过“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等方式,构建符合产业特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可以参考“褚橙”和“佳沛”模式,因地制宜。


此外,构建农产品质量风险保障机制。可以借鉴上海“百县百品”经验,政府立项,主流平台和龙头企业承接,实现基础农作物、初级农产品标准化及可检可溯,结合商品责任保险方式,实现让消费者放心买。

不仅如此,郁瑞芬还表示,可以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构建乡村产业人才供应链、完善宣传、监测、金融等机制,更有效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委员通道|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馆...

委员通道|全国政协委员张文宏:走...

调研下沉有深度,建言献策有质量!...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