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首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华山医院教授张文宏表示,应该在未来继续强化基层卫生体系,赋能社区卫生工作者。
“三年以来,感谢人民群众付出的重大贡献,特别是大家对我们医务工作者的理解。”张文宏表示,走出疫情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过去的这个春节前的那一个月,我们知道疫情是非常紧张。”张文宏坦称,“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承受的压力其实非常大,应该说是前所未有。”张文宏表示,在这个时候,他和团队还有上海很多的专家,纷纷到了认为是疫情最薄弱的地方,其中就包括了247个社区卫生中心,“我和这边的社区医生一起努力工作。后来我发现,基层的社区卫生中心的这些医生,他们承担了非常巨大的抗击疫情工作,他们是我们走出这波疫情的非常关键的一个力量。”
张文宏举了一个例子,他在青浦区朱家角巡诊时,在社区医院的重症病房见到了一位老阿姨,“她叫住我说,张医生,我认识你。可是我以前没有来过,她怎么会认识我呢?”原来,这位阿姨“阳”了后,到医院来一拍,是“大白肺”。按道理应该马上转三级医院的。但是转运的时间节点都已经过掉了,只能就地治疗。张文宏表示,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马上跟三级医院专家组进行联系,几次都是在线上给她进行会诊,“线上会诊,大家都看得见,所以她认识我,才会非常激动。后来经过几次会诊,她病好了,就在除夕夜的前面一天出院了。”
“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对他们身边的这些医生都很信任,最终我们携手一起走出疫情就成为一个大概率的事件。”张文宏指出,这件事让他非常感慨,坚定了其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体系能力建设的决心。现在我国进入疫情舒缓的阶段。这个阶段也是国家继续强化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和节点。
未来要打造一个平疾转换,张弛有道,三网联合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特别是三级医院和基层卫生医院,既要赋能,又要发挥分级、分层、分流的相互作用。那么这样一来,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就会既有弹性,又有韧性,“不仅仅是这一次走出疫情,对于未来有可能存在的公共卫生挑战,我们就有信心,疫情来了我们就挡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