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5日,正值第50个世界环境日,记者从城投环境方面了解到,为了更好地做好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其在当天公布了《城投环境助力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升级版行动方案》,同时,启动了徐汇区有害垃圾中转站、闵行区华漕再生资源化利用中心、静安区两网融合等新一批生活垃圾分类运营项目。
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考察时,强调“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2023年5月21日,总书记给嘉兴路街道志愿者回信,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再次提出殷切期望。
作为城市环境运营的主力军、突击队、先行者,五年来,城投环境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全力投入垃圾分类攻坚战、持久战中,建设运营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保障体系,为打造垃圾分类“上海模式”、交出垃圾分类“上海答卷”贡献城投环境力量。
新一批生活垃圾分类运营项目启动。城投环境供图
据城投环境方面介绍,在分类前端,目前已建成了分类回收标准化作业体系。例如,构建已覆盖黄浦、徐汇、静安、嘉定、青浦、临港等6大区域的再生资源回收“点-站-场”运营体系,布设回收点位5210个、示范点6个、中转站35个、集散中心3个。同时,携手部分连锁企业,探索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试点。构建覆盖全市16个区的有害垃圾收运网络体系,建成全市首个标准化、智能化有害垃圾分拣中心。
在分类中端,助推生活固废集运系统迈入分类新时代。据悉,为应对分类中转运输的需求,城投环境完成了对下属徐浦、虎林两大固废集装转运基地的硬件改造,引入更加高效的集装箱竖式压缩工艺,建造一批600吨级LNG集装箱船舶,更新配置干、湿、餐厨垃圾专用集装箱2000余个,编制分类转运作业标准,建成泊位自动分配系统,实现生活垃圾分类中转、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已运营十年之久的生活固废集装转运系统迈入分类新时代,“混装混运混处置”彻底成为历史。
而在分类末端,老港基地成为了打造全品类资源化利用新高地。据介绍,目前,城投部门持续提升末端处置能力,建成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日均焚烧处置干垃圾9000吨,建成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一期、二期项目日均处置湿垃圾2500吨,老港生态环保基地干湿垃圾处置规模和技术水平全球领先,并实现了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历史性跨域。在老港基地和青浦区建成两座再生建材利用中心,日均处置建筑垃圾共4500吨,补足城市固废处置能力短板。
据城投环境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哲介绍,下一步城投环境将助力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升级版的工作。例如,以绿色低碳为业态发展导向,增加城投环境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坚持无废办公、无废工厂、无废收运、无废园区一体推进,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链体系。
在现有湿垃圾资源化处置运能的基础上,老港基地内的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三期将于明年建设完成,届时湿垃圾资源化总运营能力可达4500吨/天,实现中心城区湿垃圾资源化处理全覆盖。
此外,将深耕信息化数字革新,以“智慧工厂”“智能环卫”为目标,让信息生产与运营管理高度融合,强化智能生产场景应用能力。
头图为闵行区华漕再生资源化利用中心效果图。城投环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