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3日,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全体(扩大)会议召开。据悉,2023年,上海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分出量较2019年上半年分别增长1.9倍、14.3倍和0.7倍。今年,上海将建成300个惠民回收服务点,满足市民“卖废品”的需求。
2023年,上海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日分出量7698吨,有害垃圾日分出量2吨,湿垃圾日分出量9443吨,干垃圾日清运量17264吨。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前(2019年上半年)相比,分别增长1.9倍、14.3倍和0.7倍,干垃圾减少15.6%,居住小区和单位垃圾分类达标率保持在95%以上。
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超过3.6万吨/日。已建成1.5万个服务点、205个中转站、14个集散场,配置道路、公共广场等废物箱达到4.5万个,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3%,原生生活垃圾保持零填埋。全市完成垃圾房标准化改造521个,精品小区(村)建设347个。全市可回收物服务点、中转站、集散场全面完成“沪尚回收”标识更新,建成32座“一区一品”示范型可回收物中转站。
会议透露,为更好巩固生活垃圾分类实效,引导市民自觉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今年本市在持续落实常态长效管理的基础上,探索新机制、实行新举措。
在本市建成的1.5万个可回收物物回收服务点基础上,今年将打造一批惠民回收服务点,在体验上提供更加优质的交投交售服务(按市场价收购部分可回收物,满足市民“卖废品”的需求)。综合考虑市民需求、布局难易程度等因素,全市计划分批推进惠民回收服务点建设,今年率先建成300个,到2025年计划累计建成800个。
同时,建设一批示范型可回收物中转站。至今年底,率先建成39座,到2025年计划累计建成50座。此外,为更好地服务市民,整合各区可回收物回收主体企业服务资源,今年全市打造了可回收物回收公共服务平台,预计今年下半年,该服务平台可实现全市可回收物回收“点站场”信息和主体企业回收服务全面接入和稳定运行。
今年,上海还将推进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试点,实现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和快递包装回收设施覆盖率均超过98%。
头图为社区回收服务点。(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