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凌晨,青浦区发生3.1级地震。不少市民心中有疑惑,此次地震是否会有余震,又是不是会引发强震呢?对此,上海市地震局回应称,截至目前尚未监测到余震发生。本市历史上大多数地震震级都较小,市民不必过于担心。
近年来,对于“地震”这个词,不少市民已经感到颇为陌生。但事实上,市地震局表示,其实上海每年都会发生数次地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对上海造成影响的地震也达到20次之多。包括上海及其周边出现的地震也并不少,平均每年发生四五次地震,但这些地震震级一般都很小,在2级以下,市民一般无感。
例如,2014年7月10日,上海市就曾发生2.0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0.9度,东经121.9度,震源深度8公里,震中距人民广场约55公里;2013年1月金山曾发生1.3级地震;2012年宝山曾发生0.9级地震;2009年11月7日17时03分,松江区发生里氏2.5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1.0度,东经121.2度(靠近青浦区边界)。
此外,2011年01月12日09时19分,在南黄海(北纬33.3度,东经123.9度)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2010年7月19日,江苏如东海域发生3.8级地震。
那么,为何上海会是一座易受地震影响的城市呢?主要原因在于,上海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且地基薄弱,地下覆盖着400米左右的软土层。不仅如此,上海高楼林立,人口密集,交通、供电、供水等生命线工程错综复杂。一旦上海发生破坏级地震,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会远远超过其他地区。
不过地震部门指出,市民也不必太过担心。在上海,严格按照设防标准建设的工程,可以抵御中强地震带来的灾害。此外,上海的地震设防烈度是7级,重大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还要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截至发稿时,市地震局表示,尚未监测到此次地震的余震,将继续做好后续监测工作。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