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5日,2023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多模态微创诊疗技术创新转化联合体年会召开。会上发布了全球首款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
伴随前沿科技不断进步,跨界协作突破单一肿瘤诊疗技术的局限性成为了一种必然。药械联用理念的提出,多种模态能量治疗技术的融合,热物理免疫技术基础研究的突破,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为治愈肿瘤带来了无限可能。上海交通大学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联合众多顶级医院与跨学科专家,凝聚多个肿瘤微创诊疗创新技术平台,成立肿瘤多模态微创诊疗创新技术转化联合体,致力于推动肿瘤创新疗法的跨越式发展。
据了解,全球首款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正式发布亮相进入临床应用阶段。这是由联合体主席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徐学敏教授创新团队与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为代表临床专家们历经多年跨学科协作,医工交叉结合的成果,是中国团队源头突破,自主创新的又一硕果。
该系统由上海美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产业转化,通过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殊审查程序在2023年6月9日获得了药监局上市许可。系统以精准热剂量控制技术有机融合组织冷冻和射频加热技术为临床带来了全新的多模态肿瘤治疗平台,在大幅度提升肿瘤局部消融精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原位破碎肿瘤细胞和血管微循环,大量释放特异性抗原,重塑肿瘤微环境,激发机体产生持久特异性T细胞抗肿瘤免疫,有效的抑制肿瘤复发转移,提高患者长期治疗获益。
据悉,未来,多模态多模态肿瘤微创诊疗创新转化联合体将融合智能医学影像技术、医疗机器人技术、生物治疗技术,构建全新的自体特异性免疫肿瘤治疗生态,推出更多如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一样的创新治疗平台,为临床带来更多创新诊疗利器。
头图为肿瘤多模态微创诊疗技术创新转化联合体年会现场。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