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高质量发展在申城”闵行区专场了解到,该区将立足“一南一北”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未来,将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作为闵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关键增长极、首位主战场。
全力推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
闵行位于上海地理版图中心,是链接长三角的桥头堡和沟通全球的重要枢纽门户。据透露,今年上半年,完成区级财政收入181.37亿元,同比增长24.5%。
据介绍,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和“南向拓展带”的主力军、主战场、主引擎,闵行正全力推动48平方公里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部分)的建设发展,着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在此过程中,其加快制度型开放,放宽外资准入、设立自由贸易账户、外籍人才永久居留等16项国家政策和10项市级专项政策在闵行落地应用。加强高能级功能性平台构建,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分别集聚了贸易、人才、法律等龙头企业和服务机构600余家、155家、52家。
当下,闵行区正着力强化总部经济功能,记者了解到,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部分已累计落地总部型企业 240余家。截至目前,闵行区已经汇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5家、外资研发中心87家,已累计上市企业51家。
“大零号湾”集聚“硬科技”企业3000余家
此外,闵行还不断激活科技创新“主引擎”。自今年2月市政府发布《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以来,充分联合整合区域内2所985高校,10多家航天、航空、船舶领域的科研院所,440余家各级研发机构,千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等资源优势,推动“大零号湾”科技创新功能布局落地。目前,“大零号湾”地区已集聚“硬科技”企业3000余家。
不仅如此,在联动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港浦江科技城、莘庄工业区等闵行重点产业园区,承接“大零号湾”创新策源成果溢出,助力企业做大做强。目前,闵行已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386家、专精特新企业1213家。
打造国际企业进入中国的“会客厅
据介绍,下一步,闵行将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作为闵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关键增长极、首位主战场,充分发挥“一南一北”两大战略支点和创新开放两大战略对闵行整体发展的牵引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四大功能”承载力,努力当好“施工队长”。
例如,闵行将积极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升级版政策落地,争取加大跨境贸易、离岸贸易、跨境投资便利化、高水平医疗服务供给等政策落地应用。建设更高水平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聚焦生物医药、新能源、数字经济、高端专业服务业等重点产业,打造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大力拓展贸易、人才、法律、金融等标志性、引领性功能平台和服务机构的引进。
发挥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的枢纽作用,打造国际企业进入中国的“会客厅”、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登机口”,努力成为上海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中的“虹桥支点”。加快虹桥前湾中心、虹桥未来中心和虹桥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重点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国际化未来之城。
聚力推动南部地区三区联动发展
此外,将着力推动校区、园区、城区三区联动发展,持续推动区域创新水平提升。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构建高能级协同创新平台体系,聚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加快高质量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构建全链条孵化培育体系。
同时,聚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塑造区域发展新优势。坚持“制造业立区”,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导向,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产业蓬勃聚势,争取在航空航天、新能源、基因技术、量子科技等领域培育一批硬核企业。加快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推进绿色低碳、数字经济、未来能源等新赛道和未来产业布局。
头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