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前急救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即将举行的2024年上海两会上,农工党上海市委将提交加强上海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提案,呼吁进一步强化急救中心软硬件水平,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AED配置和群众科普,合理制定急救操作、耗材贵、搬运、转运费用收费标准。
提案指出,与国际发达水平相比,结合上海市人口规模、人口密度、交通状况等因素,本市急救站点的数量和密度仍有提升空间。目前AED配置存在制度不完善、耗材和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此外,与院前急救服务的成本结构和市场情况相比,上海院前急救收费标准相对较低,一定程度影响急救工作者积极性和从业自豪感。与院前急救服务的需求和供给相比,存在部分急救设备耗材收费高、维护成本高,导致提供急救服务机构服务负担过重或受益不均。
针对以上问题,农工党上海市委建议进一步加强急救中心软硬件水平,包括根据城乡人口分布、交通状况、突发事件发生频率等因素,进一步科学合理地确定急救站点和备勤站点的数量、位置和覆盖范围,同时加强对其他院前急救能力人员的培训、指导、协调等工作,提高其与急救中心的衔接效率和质量。并根据不同类型和级别的院前急救需求,将急救车辆分为A级(重症)、B级(中度)、C级(轻度)三类,分别配置相应的设备和人员,避免过度配置或不足配置。
目前,上海许多公共场所都安装了AED设备,但普及面还不足。提案建议政府应考虑制定法律法规,要求特定公共场所、企业和机构配备AED设备并定期维护,以提高设备配置率和可及性。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科学合理的AED配置方案,明确AED的数量、位置、类型、管理等内容,结合信息化手段,形成有效覆盖、快速反应、便捷使用、实时更新的AED网络体系。
装了AED设备,还要会使用。因此,提案提出要组织和引导更多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参与培训,如地铁、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的服务人员、警察、武警官兵等,提高已经配置设备场所人员操作掌握率。此外,还可以试点在高危人群家庭以租借形式配置AED,如有心脏病史或其他慢性病史的老年人、残疾人等,提高其在家中发生心脏骤停时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提案还建议,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相关政策和规定,结合院前急救服务的成本结构和市场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院前急救收费标准,试点将AED电极贴片耗材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明确急救操作、耗材、搬运、转运等各项收费项目和金额,避免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收费现象。
同时完善院前急救收费补偿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和医保支持力度,为院前急救患者提供相应的补偿或减免政策,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建立健全院前急救收费管理制度,规范收费程序和方式,加强收费监督和审计,防止出现乱收费或漏收费等问题。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