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4日,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市政协常委、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厉震林呼吁先行先试后影院市场,助力打造上海文化品牌。
近期,电视剧《繁花》热播,黄河路也随之成为打卡热点,“跟着《繁花》去逛黄河路”一时成为时尚,而套拍的同名电影也即将上映,这是上海影视产业衍生品的一个成功案例。
厉震林指出,中国电影“长”、“短”视频夹击形势趋紧,电影观众分流现象日趋严重。一方面要持续创作优秀电影作品,吸引观众进电影院,另一方面要大力开拓后影院市场,不断延伸电影产品链。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快发展后影院市场,开发好影院以外的相关电影上下游的市场,如衍生品、版权等,从策划创意阶段开始,将影片的相关要素进行IP设计,授权生产厂家生产玩具、服饰、化妆品等后电影产品,打造电影发展的下一个“核爆点”。
目前,后影院市场建设存在多个问题。一方面,上海电影史遗存大量的电影IP,缺乏再度、多重、转媒体市场开发,未形成集群效应和标志性文化消费空间,未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电影IP路线或者电影街区,电影IP市场升值空间巨大;另一方面,电影企业与生产厂家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衍生品、版权交易市场,尚未建立有序竞争的上下游产业链关系,交易平台还处在初级阶段。
此外,目前上海少有专门从事后影院市场开发、经营的人才,也没有进入相关高等院校、培训机构的人才培养体系。
为此,厉震林建议,在上海版权交易中心和上海市影视版权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探索设立上海影视版权交易所,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互动,努力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的影视版权交易中心。
从电影建筑可阅读发展到建筑可体验,从高科技与沉浸式赋能电影空间IP,市相关主管部门指导文旅企业,形成电影文旅的点、线、面,将之故事化和研学化,培育“电影乡愁”,通过老年文旅带动少年研学。
呼吁政策出台支持后影院市场开发的相关指导意见,从基金、信贷、贸易、财税等多方面进行政策系统集成,形成良好后影院市场营商环境。相关高等院校以及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后影院市场人才培养,并逐步纳入专业学科建设轨道,形成人力资源支持系统。
头图:图虫